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数学 年级 三 学期 春季课题 面积总复习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面积有关知识的过程,学会一些简单的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网络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复习,进一步厘清面积知识学习中的模糊认识,加深对面积的有关知识的理解。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复习单元知识,建构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厘清面积和周长的区别,并能灵活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分享学生作品,复习面积概念 同学们课前已经对面积单元的内容进行了自主梳理,先来看一看大家的作品。有的同学整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内容,对比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梳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的同学则梳理了整个单元的知识。还有的同学绘制了单元思维导图,构建了单元知识网络。同学们整理的单元内容虽然角度不同、呈现方式也不同,但是都聚焦了单元的核心内容——面积。还有同学对比整理了周长和面积的内容。 二、回顾单元内容,建构知识联系 1.复习面积单位。 (1)回顾面积单位。 《小马虎日记》:今天是周六,阳光明媚,天气很好。爸爸妈妈带我和弟弟去公园游玩。我们一家坐上3平方分米的游船在湖面上玩耍。我和弟弟在船上观景、游戏,吃了5平方米的薯片,我还在4平方厘米的画纸上描画了岸边的古亭。周末的时光真美好。 讲解,订正面积单位。 (2)回顾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单位换算。 ①回忆三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 预设:面积单位之间可以互相转化。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小红) ②巩固练习并订正。 教师: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是相邻的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厘米和分米是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 小结:在进行单位换算时,我们既要看到面积单位也要关注它的数量,换算前要先想一想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再进行换算。 3.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回顾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 ①回顾长方形面积推导过程。动画演示。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的吗? 预设:我们用大小相同的面积单位进行拼摆,看长方形能摆下多少个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多少。 小结:我们可以数长方形每行能摆几个面积单位,数能摆这样的几行,用每行摆几个×摆了几行就能算出长方形能摆下多少个面积单位,也就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表示每行能摆几个面积单位,长方形的宽表示能够摆这样的几行,因此用长×宽就能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②回顾正方形面积推导过程。 小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长和宽是相等的,我们用边长来表示,所以用边长×边长就能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巩固练习: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①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 ②长5cm,宽3cm的长方形,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 ) ③一个长方形长5米,宽400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000平方米。( ) ④用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他们的面积都是8平方分米。( ) 判断,并讲解。 三、辨析周长面积,发现图形规律 用长16厘米的铁丝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 你能围出几种? 教师:一起看看同学们的作品。 预设1:我画的长方形,长是7厘米,宽是1厘米。它的面积等于7×1是7平方厘米。 预设2:我画了一个正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我觉得也是可以的。我画的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4×4等于16平方厘米。 预设3:我画的长方形,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它的面积等于6×2是12平方厘米。 预设4:我画的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它的面积等于5×3是15平方厘米。 提问:观察这些数据,大家有什么发现? 预设1:这些图形的长减少,宽增大,周长不变。 预设2:我发现这些图形周长一样时,正方形的面积是最大的。 小结:同学们很善于观察,我们可以将这些发现整理在一起。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四、组合图形,学会转化 在一个边长为5米的大花坛外围四周铺上宽为1米的碎石路。碎石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预设:我们可以先算出外面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再算出里面小正方形的面积,大正方形面积减去小正方形的就是碎石路的面积。 小结:看来当遇到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我们可以把它转化成规则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来解决。 追问:还有其他方法解决吗?这样同学们会不会有启发,自己尝试课后解决吧! 五、课堂总结,课后分享 通过复习与整理,同学们不但巩固了这个单元所学的内容,还感受了知识间的联系,发现了规律,收获可真不小。课后可以利用知识结构图和家人分享下,也可以找一些感兴趣的课外资料和书籍进行阅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