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小学数学 年级 二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表内除法(一)平均分教科书 书 名:人教版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物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 过程与目标: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解决问题能力,渗透朴素的平等思想。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难点:两种“平均分”含义的区别 。教学过程建立概念 认识平均分的概念 通过分6根棒棒糖,初步感受平均分的好处,初识平均分的概念。 提问:老师带来了6根棒棒糖,如果把这6根棒棒糖分成3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请你静静地想一想,有困难的可画一画,或拿小棒代替棒棒糖动手分一分,并记录分的结果。 追问:那如果这6根棒棒糖是分给你、小菱娃嘉嘉和王老师,你觉得我们都会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运用平均分的概念 通过平均分的概念去判断是否是平均分的情况。 提问:有8个气球,分得的结果是这样的,你觉得是平均分吗?是的打“√”,不是的打“×”。 ①基础判断 观察图片,并说清楚为什么是平均分,为什么不是平均分。重点关注是否每份分得同样多。 ②逆向运用 针对第三小题追问:想一想,不改变气球总数怎么把它变成平均分? 通过不同的方法,再次感受平均分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小结:刚刚我们通过平均分的概念进行了判断,接下来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平均分。 初识含义 创设情境,猴子摘桃(播放视频)。 1.初识等分情况 解决小猴的问题:把18个桃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请学生用18根小棒代替18个桃子,分一分。 出示学生材料,知道平均分可以是1个1个地分,也可以先多个多个地分。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平均分的第一种情况:等分的情况。 2.初识包含分情况 解决大猴的问题:18个桃子,每6个一份,可以分多少份? ①理解“每6个一份”的意思;②猜想可以分成几份;③并尝试用小棒分一分验证。 发现6个分一份,这样18里有3个6,也就是18个桃子,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3份。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平均分的第二种情况:包含分的情况。 联系区别 提问:回顾这两种分法,有什么不同点? 回顾1:第一题把18个桃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1个1个地分,也可以这样多个多个地分。分得时候已经知道了总数有18个桃子,需要平均分成6份,也就是平均分到6个盘子里,求每个盘子里分到几个桃子,也就是求一份是几。 回顾2:第二题是这样6个6个分得,也就是知道了总数有18个桃子,一份的数量也知道了,求可以分这样的几份。 追问:那这两种分法有没有什么相同点? 总结反思 提问:想一想,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