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信息窗二——数与代数领域课题 小数的加减法课型 新授课 练习课 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分析 1.课标摘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对本节课的学段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业要求:能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教学提示:小数加减的教学,可以运用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课标分析 (1)“学习一位小数的加法”——即初步理解把小数点对齐用竖式计算一位小数的加法。 (2)“学习一位小数的减法”——即初步理解用竖式计算一位小数的减法,可以从小数的含义出发,借助直观手段算出得数。 (3)“结合具体情境”——是指能运用小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教材分析 教学例题时,应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了解相关信息,鼓励自主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例题提出的问题上。让学生想一想怎样算,得数是多少。学生除了想到书上给出的口算方法外,也可能会从小数的含义出发,借助直观手段算出得数。总之,要给学生自己探索交流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于列竖式计算,需要教师做一些指导,书上的虚字“米、分米”起两个作用:讲清了怎样对齐数位;也说明了为什么十分位上的7加6向前一位进1,得数是1.3。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时,不必将两个字写出来。解决例题中的减法问题,可以明确提出用竖式计算的要求,让学生独立探索,再交流。要启发学生讨论:为什么得数是0.8而不是8?这个0能不能不写?以加深学生对计算中用0占位的理解。 为了让学生探索简单的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教材共提出了2个问题。 问题1:“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 教材呈现了两种思考方法,第一种是利用单位互化,把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进行计算;第二种是利用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自主迁移,用竖式计算。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求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实质上是求0.7与0.6的和是多少,所以要用0.7+0.6来计算。”再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学生可能会想到0.7米=7分米,0.6米=6分米,7+6=13(分米)。把最后的结果13分米转化成以米作单位的数是难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分两步进行:先把13分米分成10分米和3分米,即1米和0.3米,再把两部分合起来是1.3米。学生也可能在整数加法竖式的启发下用竖式进行计算,教师可以利用单位米和分米帮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那就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个位上7+6其实就是7分米+6分米;结果要满十进一,即13分米里面的10分米其实就是1米。交流时,教师要关注每一种方法,启发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最后,教师从竖式的书写格式、计算顺序、小数点位置等方面进行总结。问题2:“书柜比书桌高多少米?”教材呈现了两种思考方法,第一种是利用单位的互化,把小数减法转换为整数减法来计算,第二种是利用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或一位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自主迁移,用竖式来计算。教学时,由于学生有了加法的基础,可以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和想法。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减法的意义,明白算理,初步掌握算法。交流过程中,仍然要注意算法多样化。学情分析 1.学前检测 2.检测内容 (1)你能正确计算36+17,53-28的计算结果吗? (2)你能说出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3)你能正确掌握单位转换吗? (4)你能结合整数的加减法,尝试算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吗? 3.学前分析:通过课前调查及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小数点对齐的规则并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既要联系生活经验,也要联系整数加减法的笔算经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竖式怎样写、竖式怎样算、怎样进位以及和或差的小数点怎样确定。学习 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探索简单的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运用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能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简单的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初步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作业单信息技术 应用 技术支持:◎问卷星√影音剪辑√课件拼合◎影音录制√其他(◎课件拼合 ◎影音录制) 认知工具:◎环境创设√自主学习探究√知识建构协同√情感体验激励、其他(◎环境创设◎自主学习探究) 功能支持:◎信息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评价 ◎逻辑思维训练√辩证思维训练◎辩论√情境建构◎ 其他(◎信息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评价 ◎情境建构) 备注:仅勾选核心内容,每项不超过3项。课前预学1.计算下面两题,并回顾整数计算方法。 3 6 5 3 回顾整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 1 7 - 2 8 1.相同数位要 。 2.从低位开始算起。 3.计算加法时,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满十进一);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一当十。 2. 5角=( )元 6角=( )元 11角=( )元 3分米=( )米 9分米=( )米 12分米=( )米 3. 探究一: 信息:灶台的适宜高度为0.7米左右, 抽油烟机离灶台0.6米左右。 1.解决问题: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题意并列算式。 算式: (2)探究0.7+0.6的计算方法。 4.探究二: 信息:椅子高0.4米 书桌高0.7米 书柜高1.5米 书柜比书桌高多少米? 列式: 自主探究计算算法 方法一: 方法二: 其他方法:课中展学活动一:展示预学成果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教师掌握学生课前预习整数计算准确率,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整数加减法算理的汇报。 通过预习单掌握学生单位转换的熟练程度。 学生组内交流自己整数加减掌握的情况;生生间互动说出整数加减的算法。 学生互动熟练例举单位转换的习题。 1.学生通过互动,掌握整数加减的算理,并准确说出算理。 2.学生正确掌握单位转换的方法。2活动二:理解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阅读信息,提出问题。 读一读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一)一位小数的加法 问题1:理解题意,你会解决“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的问题吗?怎么列式呢? 问题2:这和我们刚才做过整数的加法有什么不同? 教师巡视学生学习效果,指导小组合作过程(1.是否组织有序2.是否有手势评价3.组内组间是否及时质疑评价4.是否红笔订正) (二)一位小数的减法 问题1:理解题意,你会用竖式解决“书柜比书桌高多少米”吗? 教师巡视学生学习效果,重点引导理解小数减法的意义,使学生名单算理,掌握算法。指导小组合作过程(1.是否组织有序2.是否有手势评价3.组内组间是否及时质疑评价4.是否红笔订正) 重点讨论: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计算小数减法和计算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总结:通过刚才的探究、交流,谁来说一说,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可以怎样计算,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老师加强补充,鼓励学生进行总结 阅读信息,提出问题。 读一读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一)一位小数的加法 你会解决“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的问题吗?怎么列式呢? 学生活动: (1)自主探究 独立完成学习单上的题目,并且 列出算式并尝试用竖式计算结果。这和我们刚才做过整数的加法有什么不同? (2)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如何要列竖式该怎样列呢?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小数的整数部分表示什么?小数部分表示什么? 想一想,列竖式时,什么和什么要对齐? 列竖式0.7+0.6 组内依次交流自己的想法, 进行简要记录,用红笔订正。(有序发言、手势评价、及时质疑评价、反馈订正) (二)一位小数的减法 问题1:理解题意,你会用竖式解决“书柜比书桌高多少米”吗? 学生活动: (1)自主思考,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 (2)指名板演汇报,全班交流,优化算法,掌握算法。 学生互动质疑: 重点讨论: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计算小数减法和计算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指名说一说。 (1)有序发言(2)手势评价(3)及时质疑评价(4)反馈订正 学生预设总结: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整数部分是0的不能省略。 学生能够通过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提出的问题进行列式表达。 学会类推并说出小数加法的算理。 通过小组合作分享学生各自的想法和做法。 学生能够正确根据情景列出减法算式。 学生通过观察算式找到小数点对齐的规律。 3.学生能自主探索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加深计算中用0占位的理解。 学生能够通过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活动三:联系生活,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1.小华身高1.5米,小芳比小华矮0.3米,小芳身高多少米?(1.2米) 2.爸爸做一套衣服,上衣要用布1.5米,裤子要用布1.8米,做一套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布?(3.3米)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小华身高1.5米,小芳比小华矮0.3米,小芳身高多少米? 2.爸爸做一套衣服,上衣要用布1.5米,裤子要用布1.8米,做一套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布?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一定要读懂题目的意思后再列式计算。课后延学(作业)1.启发谈话:生活中小数无所不在,你能发现生活中需要小数计算来解决的问题吗? 2.出示题目: 一本笔记本5.6元,一个讲义夹的价钱比笔记本贵2.1元。 (1)一个讲义夹多少元? (2)买一本笔记本和一个讲义夹一共多少元? 一瓶油连瓶重5.1千克,用去一半油后连瓶重2.7千克,油重多少千克?瓶重多少千克? 3.巡视指导小组交流 作业布置: 基础训练(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点、技能点、能力点等) 拓展练习(本节课实验的复习、相关实验的回顾) 联系生活、创新作业(生活中本概念的应用与解析)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减法 1.灶台的适宜高度为0.7米左右,抽油烟机离灶台0.6米左右。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 2.椅子高0.4米,书桌高0.7米,书柜高1.5米,书柜比书桌高多少米?教学反思 目标——问题——归因——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