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 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折线统计图》 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四年级下数学第八单元信息窗一《折线统计图》
课型 √新授课 练习课 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2.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之后安排的,学生已经会用条形图表示各种数量。本课以此为基础,引入对折线统计图的学习。
学情分析 通过课前预习及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条形统计图掌握较好,能够对杂乱的信息进行初步的整理、并绘制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 本节课还设置了“保护视力行动”这个问题情境,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并能够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合理规划。
学习 目标 1.我能在观察、比较中感受数据的变化关系,体会折线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2.我能规范绘制并读懂折线统计图,在对比中发现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3.我能根据数据关系,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体会统计在生活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理解折线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难点:经历操作过程,感受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习单
信息技术 应用 技术支持:◎问卷星◎影音剪辑√课件拼合◎影音录制◎其他( ) 认知工具:√环境创设√自主学习探究◎知识建构协同◎情感体验激励◎其他( ) 功能支持:◎信息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评价 ◎逻辑思维训练◎辩证思维训练◎辩论◎情境建构 ◎其他( ) 备注:仅勾选核心内容,每项不超过3项。
课前预学
【课前预学】 表1:2021年各学校近视人数统计表 表2:F小学2017—2021年近视人数统计表 年份20172018201920202021近视人数 (人)297310350380375
学校ABCD近视人数 (人)380356375320
任务一:绘制条形统计图 (
近视人数(人)
)图1:2021年各学校近视人数统计图图2:F小学2017—2021年近视人数统计图 年月年月 画图中我们要注意什么? 任务二:填写表格,发现异同点 表1表2教师的建议表的名称相同的字用红色笔画出来哪个学校观察不同的字是什么?什么时间
我发现这两个统计表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 它们的相同点是: 不同点是:
【课中展学】
课前谈话: 教师提及近期进行的视力检测,引发对于视力保护的讨论。 提取有效数据,复习条形统计图: 引出课题——《保护视力行动》 出示学习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中感受数据的变化关系,体会折线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2.能规范绘制并读懂折线统计图,在对比中发现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3.能根据数据关系,体会统计在生活的作用。
活动一:分析数据,了解现状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教师活动: 了解学生是否能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初步整理; 关注学生是否能够选择合适统计图描述,及统计图的画法是否规范; 3.关注学生是否能根据统计图得到合理、有用的信息,并清楚、准确描述; 4.学生交流之后教师追问: 为什么选择条形统计图? 学生活动: 1.课前经历整理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修改订正; 2.课堂汇报统计结果; 3.针对汇报结果,生生交流互动补充; 4.针对教师追问,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评价任务 1.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 2.选择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3.严谨表达,勇于质疑。
【活动意图】 1.唤醒旧知、激活已有经验,确定本课的学习起点; 2.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绘制统计图——分析数据的过程,了解视力情况现状; 3.感受条形统计图不能表示变化的关系,为折线统计图的出现提供必要。
活动二:规范绘制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教师活动: 1.出示数据表 2.关键问题:想一想,如何规范的画出折线统计图 出示活动要求: ①.观察折线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并汇报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②.组内分工明确,准备交流。 3.教师巡视,选择有代表的作品进行交流, 4.对比交流,发现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5.教师引导学生规范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步骤 学生活动; 独立设计统计图; 学生交流: 生1:一年级1人,二年级3人,三年级10人,四年级14人,五年级14人; 生2:一到二年级上升,二到三年级上升 3.对比交流,发现折线统计图的优点:表示变化趋势 4.总结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描点,连线 5.折线统计图的作用:预测 评价任务 独立绘制统计图; 2.积极参与小组交流; 3.明确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活动意图】 1.感受折线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2.经历折线统计图产生的过程,明确折线统计图的意义; 3.在对比、辨析中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各自的优势。
活动三: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教师活动: 出示统计表,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 评价要点: 学生能够分析折线统计图,并从中获取信息; 学生表达严谨,建议科学合理。
【课后延学】
1.下图为某地区2004年前六个月的降水情况,先观察,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1)这个地区在前六个月中哪个月份降水最多?哪个月份降水最少?
(2)哪两个月份之间降水幅度提升最大?哪两个月份之间降水幅度下降最大? 2.下面是向阳小学12天各年级丢弃纸团情况调查表。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1)六年级平均每人每天丢弃纸团多少个? (2)全校平均每人每天丢弃纸团多少个? (3)六年级平均每人每天丢弃纸团比五年级多多少个? (4)你认为怎样才能合理地处理这些废纸团呢?
【当堂反馈】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