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表格式 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表格式 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资源简介

课题 第四单元信息窗一《圆柱和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型 √ 新授课 练习课 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分析 1.课标摘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 认识圆柱和圆锥;学业要求:说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教学提示: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的体征,进而沟通两者之间的联系,如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平面图形和圆柱、圆锥的转化关系。 2.课标分析:通过观察、操作,指的是学生借助手中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具体实物,通过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等不同的方式感受对圆柱和圆锥的初步认识。借助具体实物抽象出数学的圆柱和圆锥的模型,不仅认识具体的实物,也要认识数学图形中的圆柱和圆锥。借助小组合作模式,进一步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认识底面、侧面、高,并会在具体图形中标记出这些特征,结合这些特征加强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通过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对比,找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一步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认识。借助平面图形,引导学生明确圆柱是由长方形沿着其中一条边旋转而成的,圆锥是由直角三角形沿着其中一条直角边旋转而成的,以此增加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材分析 教材呈现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圆柱和圆锥形冰淇淋盒,借助“左边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它们有哪些特点 ”“右边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它们有哪些特点 ”引人对圆柱、圆锥的认识,让学生在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几何图形,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教材里面同时安排了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对圆柱和圆锥模型的观察、操作、比较,更加清晰的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掌握其特征。
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学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知道应该如何研究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学生能较清楚的从线和面出发研究立体图形的特征。圆柱和圆锥虽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但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圆柱和圆锥都有一个曲面,比由平面图形围成的长方体、正方体更加抽象。学生在立体图形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学习 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能描述出它们的特征。 2.在活动中,能比较归纳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能借助实物,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圆柱和圆锥的异同点。 3.能联系立体图形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异同点。
教学准备 实验准备:圆柱和圆锥大小不一的模型 知识能力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立体图形特征研究的方法
信息技术 应用 技术支持:◎问卷星 √ 影音剪辑 √ 课件拼合◎影音录制◎其他( ) 认知工具: √ 环境创设 √ 自主学习探究 √ 知识建构协同◎情感体验激励、其他( ) 功能支持: √ 信息提炼 √ 信息分析 √ 信息评价 ◎逻辑思维训练◎辩证思维训练◎辩论◎情境建构 ◎ 其他( ) 备注:仅勾选核心内容,每项不超过3项。
课前预学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课中展学
活动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教师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今天的立体图形和以前学过的立体图形之间的区别,出示课题。 学生交流自己对这些实物的认识,并对以前立体图形的特征认识进行交流。 1.教师根据学生的神态坐姿,用肢体语言和神态观察调整学生状态。 2.学生能发现这些实物的名字是圆柱和圆锥,能清楚的表达出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方法。
活动二:小组合作,认识圆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教师提示操作探究单1: (1)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 (2)用手平摸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大小有什么关系?你怎么知道的? (3)用双手摸侧面,滚一滚,发现什么? (4)你还发现了什么?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适时的给予帮助。 3.教师最后进行圆柱特征的总结。 1.小组合作完成并进行展示交流 预设: 圆柱的特征: (1)上下两个面:两个相等的圆。 (2)侧面:一个曲面。 (3)高:有无数条,都相等。 2.学生验证上下面是否真的相等。 3.学生能结合课本内容,自学底面、侧面、高的定义,并能明确圆柱有无数条高。 学1.学生能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会认识圆柱,明确圆柱的各部分名称,清楚圆柱的特征。 22.学生数学语言表达准确、完整性。 2
活动三:认识圆锥,对比圆柱和圆锥,区分异同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1.教师通过课件将圆柱一个底面的圆心,如果将圆柱的这个底面逐渐缩小到底面圆心这个点,会形成什么图形。是圆锥吗?注意观察。动画演示这个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课件出示探究单2: (1)看一看圆锥是由几个面围成的? (2)摸一摸圆锥的面,有什么特点? (3)在桌子上滚动圆锥,你有什么发现? (4)想一想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适时的给予帮助。 3.教师对比总结圆锥的认识。 1.小组合作完成并进行展示交流 预设1:圆锥有两个面。 预设2:圆锥的底面是圆形的。 预设3: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2.学生能结合课本内容和小组的交流活动,认识圆锥的特征,明确圆锥的高的定义。 3.能将圆柱和圆锥进行对比认识,根据各自的特征填写圆柱和圆锥的异同点,加强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认识。 学生能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会认识圆锥,明确圆锥的特征,能对比圆柱,更加清楚的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小组合作分工明确,配合性高,小组发言积极,小组成员及时补充和纠正。
课后延学(作业)
1.基础性:下面图形中,是圆柱的有( ),是圆锥的有( )。 2.进阶性:直角三角形以两条直角边为轴,分别快速旋转一周,会得到怎样的图形?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分别是多少厘米? 3.创新性:一个底面直径是16厘米,高是8厘米的圆锥形木块,把它分成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木块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板书设计 圆柱和圆锥 底面 (圆)(上下两个底面相等) 侧面 (曲面) 高(无数条)(只有一条)
教学反思 目标——问题——归因——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