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平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导学案学习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比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学习重难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练习生活实际,建立图形放大、缩小的概念。学习流程:(自学、看微课、练习三部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步:自学(课前预习+课中探究两部分)A:课前预习:想一想,生活中存在哪些放大与缩小的现象?B、课中探究:(参考课本中第86页的红点)图中( )号图形是①号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它是按( ):( )的比放大的。图中( )号图形是①号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它是按( ):( )的比缩小的。3.把左侧的两幅图分别缩小,使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边长的比是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带着问题看微课(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步:巩固练习。课本自主练习第2题。补充练习1.下列描述的现象中,属于把物体放大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B.国家地图C.李乐拍的九寨沟的风景照片D.设计师绘制的手表零件结构图2.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 )没变,( )变了。3.下图中,图形A与图形B对应边长的比为( )。4.将下面图中火箭缩小,使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边长的比为1:2。C、拓展练习1.一个梯形的上底是5厘米,下底是8厘米,把这个梯形缩小,使缩小后的梯形与原来梯形各边的比为1:2,缩小后的梯形的高是3厘米,原来梯形的面积是多少?2.乐乐身高1米,妈妈身高160厘米,他俩站在七星湖边合影,照片中量得乐乐高5厘米,照片中妈妈高( )厘米,母子俩的身高比是( )。3.按要求完成下列习题。(1)将圆A向右平移5格得到圆B。(2)画出将圆B放大,使放大后的圆C与圆B的比为3:1。(3)求出得到的圆环面积。《平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练习题1、判断:(1)一个正方形按3:1放大后,周长和面积都扩大了3倍。( )(2)一个图形扩大或缩小后,由于各边都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形状一定会发生变化。( )(3)把一个梯形按5:1放大,只要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扩大5倍再画两条腰就行了。( )2、将下图放大,使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对应边长的比是2:1。3、将下图缩小,使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边长的比是1:2参考答案:1、(1) × (2) × (3)×2、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