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摄版信息技术六下第4课《物联网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摄版信息技术六下第4课《物联网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物联网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教学设计
学校 设计者 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树立网络安全意识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必须达成的重要目标。物联网作为一种特殊的网络,也面临诸多网络安全风险,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树立网络安全意识, 增强防范能力,本课编排了“物联网的安全与隐私保护”内容。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网络面临的风险,本课编排了“感受生活中的网络安全”内容;为了让学生了解物联网安全和风险的来源,本课编排了“认识物联网安全与防护”内容;为了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升实际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本课编排了“物联网安全防范”内容。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网络安全防范的情况,进一步强化网络安全意识,本课的练习安排学生进行一次围绕网络安全的访谈,并搜集网络安全事件。
教学目标
了解物联网面临的安全风险,树立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2.掌握基本的网络安全防范举措,并力所能及地做到安全上网。 教学重点:网络安全风险感受。 教学难点:生活中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核心素养指向
信息社会责任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或多或少被推销、诈骗电话骚扰过,同理心很强。同时学生们接触电子设备的机会较多,对于一些手机权限的授权也是一点而过,并未了解其作用与危害,网络安全意识较为薄弱。
设计构想
整体设想 首先通过观看两个社会事件:网络摄像头被黑和ETC盗刷,导入课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引起对物联网隐私保护的关注与探索兴趣。 然后认识物联网的三个层面分别存在的安全风险,讨论如何做好防范措施。 最后,现身说法,普通公民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计算机和网络使用习惯来降低风险。 教法学法 小组讨论、教师讲授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环节1:激疑导课,引出课题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讨论App偷听的灵异事件,开展讨论,猜测可能情况。 通过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引发学生激烈讨论,思考隐私安全问题。
二、环节2:案例揭示,发现问题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呈现案例: 网络摄像头被黑,家庭隐私被在线直播,我居然被围观了。 车子停在地库,怎么被莫名扣了高速费? 面对呈现的案例交流讨论,总结出安全、隐私泄露的危害。 教师从技术层面展开讲解,从物联网的构成上逐个分析存在的安全风险。 感知层:设备安全和数据安全风险 网络层:链路安全和数据安全风险 应用层:虚假服务攻击风险 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从根源上了解风险类型,主动避险。 通过呈现的案例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对现存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兴趣。 同时通过原理分析,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从根本上降低风险。
三、环节3:探究讨论,寻求对策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学生分组,上网搜索网络安全行为,对照书本网络安全防范小贴士,同学讨论自己平时存在风险行为,思考如何从我做起养成良好的计算机和网络使用习惯。 学生养成养成良好的计算机和网络使用习惯。
四、环节4:总结提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根据分享交流的内容,作梳理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开展调查,对家庭和邻居就网络安全事件进行采访和知识分享,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