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摄版信息技术四下第3课《精彩图片剪辑》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摄版信息技术四下第3课《精彩图片剪辑》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精彩图片剪辑》教学设计
学校 设计者 课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从获取多媒体素材,图片、声音的加工处理,制作简单多媒体作品等方面让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多媒体技能,掌握常见多媒体素材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本节课是学生学习AcdSee的第一课,了解AcdSee的界面, “图片裁剪”的知识点的操作非常直观,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ACDSee图片处理功能,教材分别利用主要工具栏和“修改”菜单靓装类型的操作展开。学生比较难理解图片像素的概念,教材安排了“试一试”,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从图片剪裁前后尺寸的变化来了解像素的概念,同时也为下一刻“调整图片大小”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掌握用ACDSee查看图片的基本方法,体验用图片浏览软件查看图片的便捷。 掌握用“修改”菜单裁剪图片的方法。 通过比较,知道图片尺寸大小与图片文件大小的区别。
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ACDSee查看图片和裁剪图片的方法。 难点:图片尺寸大小与图片文件大小概念上的区别。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照片的拍摄已经很有经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在社交媒体中展示自己的照片也让学生在处理图片上有很大的需要。由于移动端图形处理APP的广泛应用,为在PC端使用ACDSee软件处理打下一定的基础,也要求教师授课时不能只局限于ACDSee一款软件的使用,而是做好知识的迁移。至于九宫格、黄金比例分割等美学上的概念,现阶段学生并未涉猎,对裁剪图片美感的要求应适度。
设计构想
从查看上节课设备采集的照片自然导入,引出ACDSee,让学生查找包含XX同学的照片,以此熟悉软件,再进行界面以及尺寸介绍。通过帮学生获得个人照,引出裁剪,让学生尝试多种裁剪方式,同时讲解“另存为”操作,通过对比裁剪前后尺寸大小,让学生感受图片大小的变化。最后,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环节1:激疑导课,引出课题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师:上节课我们使用话筒、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工具采集生活中的一些资料,并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到了电脑中。这里有一些活动照片,请打开看看。这些图片的扩展名是什么? 师:存储在电脑中的数码照片,不但不会变质,而且易于保管,方便打开。 介绍小知识:常见的图片格式BMP 、PNG 、JPEG等,数码相机拍摄照片一般JPEG。 师:这么多的照片,有什么办法能快速浏览呢? 生:美图看看等。 衔接上节课的内空,对数码照片的管理。
二、环节2:认识界面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师:浏览图片的软件有很多,如“ACDSee”、美图看看、windows照片查看器等。ACDSee操作简便,功能强大,今天书本以它为例,我们就来看看 (想使用美图看看的学生,学完ACDSEE后自学,对比) 师:启动ACDSEE 在“文件夹浏览区”找到电脑中的照片存放文件夹,浏览该文件夹下的所有照片。 照片太多了,这位同学想找到关于自己的照片,怎样快速找到包含他的照片呢? 任务一:快速查找包含该同学的照片。 生:分享查找方法。 师:是啊,图片预览区可以看到大的缩略图,方便查找。 介绍ACDSee界面各板块(包含状态栏的尺寸和文件大小)。 通过让学生查找照片,让学生发现图片预览区的作用,再自然过渡到双击放大图片验证。先自主探索软件,再介绍具体板块名称,加深板块印象。 讲解尺寸的概念,为后续裁剪图片对比尺寸做铺垫。
三、环节3:探究讨论,寻求对策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师:有些同学没有个人照,你们能帮忙想想办法吗? 生:裁剪。 师:这个软件不仅可以欣赏照片还可以修改处理照片(进入完整查看器)。找找看哪个工具可以裁剪呢? 任务二:尝试用不同的办法剪裁个人照。 师:请学生示范不同的剪裁方法。 师:如果保存后发现操作失误了怎么办?引出“另存为”操作。 任务三: 剪裁一张个人照片,使用“另存为”方式命名为学号+姓名,提交。 对比剪裁前后的尺寸和文件大小变化,并做记录。 师:尺寸大小和文件大小有什么关联? 生:尺寸越大文件越大。 通过操作失误,引出“撤销”和“另存为”操作,让学生了解另存为的作用和操作方法。
四、环节4:课堂小结,总结提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Acdsee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最欣赏Acdsee的什么功能? 课堂总结提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