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变量计数》教学设计学校 设计者 课时 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变量”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程序运行期间计算机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空间。本课以给知识问答程序增加计分功能为例,让学生在完成程序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变量,掌握变量的使用方法。 以Scratch为例介绍了变量的概念和组成,强调了变量名和变量值之间的关系,教材以“小知识”的方式引导学生将变量想象成一个存放数据的盒子,化抽象为形象。教学目标1. 理解变量概念,掌握变量的建立、赋值、自增自减等基本操作,学会使用变量的一般方法。 2. 完善“知识问答”程序的算法,编写计分功能脚本。 教学重点:理解变量概念,学会使用变量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变量概念。核心素养指向通过给“变量”命名,养成合理的命名习惯,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 在分析程序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算法思维和创新能力。学情分析在前一节课知识问答程序的基础上,以流程图的方式描述了应用变量为知识问答程序增加计分功能的算法,并提供了程序设计中使用变量的一般思路。学生在编写具体的脚本之前,可以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完善算法,增加计分和输出得分功能,建立变量,完善脚本,从而实现算法。设计构想整体设想 首先从生活中的“变量”引入,如人体的身高、体重,以及菜谱中的各种可变数据等,帮助学生理解变量值可能会发生变化,而变量的名称是不变的。 理解程序设计中的变量的概念,变量值可以是数值也可以是字符等。 以给知识问答程序增加计分功能为例,学习应用变量,探究完善脚本,实现算法。 教法学法 上网搜索、分组讨论、教师讲解。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一、环节1:激疑导课,引出课题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变量”——同学们的身高、体重数据引入什么是变量,理解变量的名称是不变的,但是变量值可能会发生变化。 通过生活的变量的认识,对变量有充分的感性经验。二、环节2:案例揭示,发现问题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演示程序中的变量如何设置,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内容完成变量设置的操作。 注:适当强调变量名的命名一定要有意义且具有唯一性,为日后规范、合理使用变量打好基础。 通过设置程序中的变量,进一步理解变量的概念。三、环节3:探究讨论,寻求对策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以给知识问答程序增加计分功能为例,学习应用变量。 引导根据算法流程图,在指令面板中寻找、组合合适的指令,自主探究完善程序脚本,实现算法。 调试程序,达到预期效果。 在完善程序的过程中,让学生对使用变量的一般方法有初步的认识。四、环节4:总结提升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1、组织学生对已经完成的问答交互脚本程序进行交流与演示,并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板书等形式生动演示计算机执行双分支选择结构的过程。 2、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对自己的程序进行改进。 在交流和演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程序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能够对程序进行适当的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