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摄版信息技术五下第12课《过程调用》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摄版信息技术五下第12课《过程调用》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12课 过程调用》教学设计
学校 设计者 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过程”是程序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过程”在简化程序流程,使程序变得更容易理解、更具可读性方面都起着比较大的作用。随着对 Scratch程序理解的不断深入,学生能利用 Scratch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编写的程序越来越复杂,此时就会产生如何精简程序并使程序变得更容易理解的需求。“过程”的学习,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在Scratch中,“过程”是通过“自制积木”的方式来实现的。教材中提出了“过程”这个概念,主要是让学生能站在更高的维度来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能了解程序设计中涉及的比较专业、规范的相关知识。 本课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着重解释“过程”的概念及作用,并以流程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在 Scratch中如何定义“过程”(自制积木);第三部分介绍如何调用“过程”(使用自制积木)。
教学目标
1.理解“过程”(自制积木)的概念,知道“过程”的作用。 2.学会创建“过程”(定文自制积木),掌握调用“过程”的方法(使用自制积木)。
核心素养指向
信息意识: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 计算思维: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学会创建“过程”,掌握调用“过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过程”的概念。
设计构想
介绍过程的基本概念,学会利用 Scratch创建过程(自制积木)并调用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环节1:激疑导课,引出课题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出示“画正方形”的程序,请同学们观察。如果要使用经常画正方形,有什么好的办法? “复制” 提出问题。
二、环节2:案例揭示,发现问题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如果含有这段代码的所有地方都要修改,怎么办?” “可以把这段重复的代码变成一个‘过程’” 这就像数学中的代数式,一个字母可以表示一个式子。 一些相对固定的、需要多次使用的脚本,可以定义成“过程”。在程序设计时,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过程”当成一条指令来使用。 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请同学们发现问题,结合教材中的“过程”示意图,组织学生讨论并理解“过程”的使用方法。
三、环节3:探究讨论,寻求对策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创建“过程”也就是创建自制积木。 单击指令面板区的自制积木按钮,然后再单击制作新的积木按钮,在弹出的“制作新的积木”设置窗口中修改“积木名称”为“正方形”,单击“完成”按钮。在下方设计好画一个正方形的所有指令。 引导学生规范地给“过程”取名。 “过程”名一定要反映这个“过程”的功能,并且要求简洁、明了,尽可能地做到让大家看了能马上理解。“过程”定义好后,需要使用这个“过程时,只需要调用即可。
四、环节4:总结提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进一步巩固正多边形的绘制技能,让学生比较利用循环嵌套与利用“过程”来绘制正多边形的区别。 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让学生在课内完成,并且让学生分别用循环嵌套和“过程”两种方式来绘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