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1 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学习内容 教材P113~116“练习二十二”第1、2、12、14、16题。素养目标 情境与问题 在各种实际情境中,引导学生识别何时需要使用除法来解决问题。 知识与技能 熟练掌握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思维与表达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能够合理调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加强学生对算理算法推理过程的理解,提高逻辑推理和数学表达能力。 交流与反思 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提升沟通和协作能力。学习重点 自主复习归纳与整理。学习难点 算理算法的推理过程的理解与升华。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学习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 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P115“练习二十二”第12题。 鼓励学生自由抢答,活跃课堂气氛。 2. 揭示课题。 在学生完成题目后,宣布今天的复习主题:“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为接下来的复习做好铺垫。 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效率。 1. 积极参与教科书P115“练习二十二”第12题的自由抢答环节。 快速思考并回答问题,体验抢答的乐趣。 2. 注意听教师揭示的课题。 准备好跟随教师的引导,回顾和巩固除法的相关知识。回顾梳理,构建联系 1. 复习表内除法。 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整理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符号、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等。 结合学生发言,展示表内除法的知识框架。 通过出示习题,引导学生复习平均分的概念和过程。 通过讨论和示例,帮助学生回顾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快速求商的方法,并使用乘法口诀进行练习。 指导学生分析解决表内除法问题的步骤,并展示一般步骤。 2. 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指导学生两人合作,交流、归纳整理有余数的除法的相关知识,包括含义、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计算方法等。 结合学生交流,展示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框架。 通过例题,复习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和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上的相关练习题,并进行全班交流订正。 引导学生探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的技巧和方法。 1. 以小组形式整理和讨论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 分享对平均分的理解和过程。 讨论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自由表达快速求商的方法,并使用乘法口诀进行练习。 分析解决表内除法问题的步骤。 2. 两人合作,整理有余数的除法的相关知识。 讨论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计算方法等。 独立完成教科书上的相关练习题。 参与全班交流订正,学习他人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 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P113“练习二十二”第1题。 让学生自主完成题目。 组织集体交流订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解题过程。 2. 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P116“练习二十二”第14题。 引导学生讨论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 通过学情预设,提供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题,并与同桌互相检验和讨论。 3. 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P116“练习二十二”第16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题目。 组织集体展示,鼓励学生有序表达自己的解题过程。 1. 自主完成教科书P113“练习二十二”第1题。 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参与集体交流订正,学习他人的解题方法。 2. 完成教科书P116“练习二十二”第14题。 讨论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 根据教师提供的学情预设,选择解题方法。 与同桌互相检验和讨论解题过程。 3. 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科书P116“练习二十二”第16题。 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参与集体展示,有序表达自己的解题过程。课堂小结,总结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们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还有哪些疑问?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进行表内除法的复习时,引导学生汇总知识,对知识进行深入剖析;而对于有余数的除法,则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表内除法的模式去进行总复习。在复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忘记细节,特别是对算法算理表达不清楚,在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后,重新追溯知识的所以然。二年级学生对新事物接受很快,可是忘得也快,在复习过程中也要提醒学生不能忘记了知识的理解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