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三课 我的建筑模型一、教材分析(一)内容分析本课的主要任务是为一个博物馆的展馆建模,建模模型的原型为河南博物院的主体展馆。学生需要学习“拉伸”命令中的“拉伸角度”方法,自主分析实物结构并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进行建模。该展馆主要由底部、中部、顶部构成,底部为开有长方形窗户的六面体框架,中部为金字塔台,顶部为倒金字塔台。使用“拉伸”命令中的“拉伸角度”方法进行中部金字塔台的建模,剩余部分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二)教学目标1. 会使用“拉伸”命令中的“拉伸角度”方法建模。2. 能自主分析实物结构并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进行建模。(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①“拉伸”命令中的“拉伸角度”方法的使用。②展馆底部结构的分析与建模。2. 教学难点展馆底部结构的分析与建模。二、学情分析“拉伸”命令在前几节课中已经多次使用,本节课只是让学生学习一个新的“拉伸角度”方法,难度不大。展馆底部的建模在教材中没有任何提示或步骤讲解,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难度略大。三、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准备一个与教材中图 13-1 类似的展馆模型教具,或者查找一些河南博物院主体展馆的图片。过程设计1.趣味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河南博物院主体展馆的实物照片,先让学生了解主体展馆的基本结构;然后,对照自制展馆模型教具或教材中图 13-1 所示模型,引导学生将展馆分解为底部、中部、顶部三部分,并思考应该如何建模。任务驱动任务一:建筑模型中部建模演示使用“草图绘制”中的“矩形”命令和“特征造型”中的“拉伸”命令进行中部建模的操作,重点讲解“拉伸角度”方法。然后,让学生参照中部建模的方法,自主完成展馆顶部的建模,并对展馆模型的各棱边做圆角处理。任务二:建筑模型底部建模完成顶部和中部建模后,让学生依据教材中分析底部的结构,分组讨论底部的建模方案。尝试用讨论后形成的方案进行该建筑模型的底部建模,并分享自己的建模心得。任务三:为模型上色实践练习尝试完成13-9所示的建筑模型的建模,尝试用讨论后形成的方案进行该建筑模型的底部建模,并分享自己的建模心得。课后总结5.知识延伸河南博物院简介河南博物院创建于 1927 年,是我国成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本馆坐落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中段,院区占地面积 126 亩,建筑面积 5.5 万平方米。2009 年入选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 。河南博物院现有馆藏文物 17 万余件 ( 套 ),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精品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大,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现开放有基本陈列《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展和专题陈列《明清河南》《中原古代石刻艺术展》《丹淅吉金——中原楚国青铜艺术》《巧工遗珍——院藏明清珍宝展》及《国宝特展》,并有与展览相配套的“社会教育体验厅”和“华夏古乐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