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万以内加减法(一)解决问题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根据现实的问题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进行计算。 2.通过估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估算在生活实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 通过估算策略选择,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教学难点:根据现实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引入 找出与下面的数最接近的整百数和几百几十数 最接近的整百数最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81300280512500510637600640823800820同学们,你们都做对了吗?二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解决简单的估算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用估算解决问题”。 二、探究策略,掌握估算 关键问题一:估成整百数还是几百几十数?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哪些信息?请静静地默读题目。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1:科技馆的影院有445个座位,一到三年级来了223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4人,要解决的问题是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电影坐得下吗? 预设2:要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电影是否坐得下”,其实就是比较六个年级的人数与座位数的大小,所以我们要先求六个年级的总人数。列式是223+234(PPT出示;横式和竖式) 预设3:这道题判断能不能坐得下,我们没有必要对人数进行精确计算,只要估算就可以了。(PPT出示:判断能不能坐得下,估一估就行。) 引导:精确计算肯定能解决这道题,估算能解决问题吗?请你尝试用估算解决问题,并把想法写下来。 谁愿意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预设1 :我大概预估一下,220多加230多,就已经是450多了,比445大,所以我准备把它们往小估试一试,把223估成220,把234估成230,算出220+230=450,450>445,估小了,大于445,原来223+234算出的总人数就一定大于影院的座位数445,因此,坐得下。 预设2:我也采用了往小估的策略,把223估成200,把234也估成200,200+200=400,400<445,应该坐得下。 追问:2个同学都采用了往小估的方法,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这是怎么回事呢? 预设:生1估成几百几十数顺利解决问题,生2把两个数估成整百数,和原来的数相差太远了,223+234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5。所以估成整百数不合理。 小结:把两个数都估成200,相加等于400,223+234大于400时,会出现两种情况(出示数轴): 一种是大于400,小于445,总人数没有超过座位数445,坐得下 另一种是大于400,同时也大于445,总人数超过座位数,坐不下 有可能坐下,有可能坐不下,所以这道题估成整百数,误差较大,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关键问题二:往大估,还是往小估? 刚才我们解决了小学生来看电影的数学问题,两所初中的同学也来观看电影 出示:两所初中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学生,这两所初中的学生同时去这家影院看电影,坐得下吗? 请你试着用刚才学会的估算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来听听同学的想法: 预设:我观察了两个数据196和226,分别是100多和200多,预估一下,相加也只有300多,所以我准备把两个数往大估,把196估成200,把226估成230,因为200+230=430,430<445,估大了,都坐得下。原来的196+226一定小于430,更小于445,所以一定坐得下。 交流:为什么这道题采取往大估,而上面这道题却是往小估呢?我们来对比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出示例4和做一做) 预设:前面一道题,我们预估一下,发现两个数都比较大,加起来可能比445多,因此估小试试看,估小了都坐得下,所以坐得下。第二题,我发现两个数据相对小一点,采用往大估的策略,估大了坐得下,结果一定坐得下。 师小结:看来往大估,还是往小估我们要关注问题情境,分析数据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PT:关注问题情境 分析数据特点 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三、辨析练习、巩固知识 1、妈妈想买右边的两件商品,400元够吗? 思考:这题要考虑估小还是估大合适? 预设:预估好像不够,于是采用估小策略,把187估成180,把245估成240,因为180+240=420,420>400,估小了大于420,187+245肯定更大于400,所以妈妈带400元一定不够。 2、(同样的两件商品,改为带500元够吗?) 妈妈想买右边的两件商品,500元够吗? 思考:这题要考虑估小还是估大合适? 预设:预估两个数相加,不到500,于是采用估大策略,把187估成190,把245估成250,190+250=440,187+245<440也<500,估大了,够,原来一定够。 现在把问题再改变一下:妈妈想买右边的两件商品,大约需要多少钱? 大约是什么意思? 预设:大约是估计一下,不用算出具体的数。 现在的问题又不一样了,不是够不够问题,也不是坐得下坐不下问题。求大约需要多少钱,同样没必要进行具体计算,也可以采取估算,现在采取怎样的方法估算方法呢? 预设:①同时估大 ②同时估小 ③一个估大,一个估小 估计大约需要多少钱只要大小接近,取这些数的近似数估算就可以。 这么多的估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接近准确数? 结合数轴理解一个估大,一个估小最接近准确数。 辨析小结:前面的2道例题,有些是同时估大,有些是同时估小,估大和估小是基于问题的需要,但是取近似值我们只要方便口算,都估大可以,比如刚才这位同学把187估成190,把245估成250;都估小也可以,把187估成180,245估成240。180+240=420;或者一个估大,一个估小也可以,把187估成190,245估成240,190+240=430,;只要方便口算,数据尽量接近准确数就行。 四、总结回顾,思考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估算解决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和思考? 预设1:当我们不用知道准确结果时,可以采用估算解决 预设2:根据数据和问题情境,合理选择往大估还是往小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预设3:估近似数时,可以同时估大,可以同时估小,还可以一个估大,一个估小,只要方便口算就行。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