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并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借位”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借位”进行计算。三、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算式卡片、多媒体课件等。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旧知:回顾20以内的加法,通过口算练习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情境(如购物、分配物品等)引出退位减法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探究新知【表格一】退位减法示例与解析示例 减法算式 计算过程 解析15 - 9 15 - 9 = 10 - 9 = 1,1 + 5 = 6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当10,与个位上的5合起来是15,再减去9得6。13 - 8 13 - 8 = 10 - 8 = 2,2 + 3 = 5 同上,个位3不够减8,从十位借1当10,与个位上的3合起来是13,再减去8得5。17 - 6 17 - 6 = 7 - 6 = 1 十位没有借位,直接相减。例题1:计算15 - 9,并说明计算过程。学生活动:学生观察表格中的示例和解析,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然后尝试计算例题1,并说明计算过程。【表格二】退位减法练习与总结练习 减法算式 计算结果 易错点1 14 - 8 = 6 忘记借位或借位后忘记加回2 12 - 7 = 5 借位后忘记从十位减去13 18 - 9 = 9 直接从个位相减导致错误例题2:计算12 - 7,并指出可能出现的错误。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表格二中的练习进行退位减法计算,并指出可能出现的错误。通过练习巩固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加深对易错点的认识。(三)巩固练习口算练习:教师出示算式卡片,学生快速口算并说出答案。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退位减法练习,相互检查并订正错误。拓展练习:教师提供一些稍微复杂的退位减法题目(如连续退位、被减数较大等),让学生尝试解决。(四)课堂小结总结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当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借1当10,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强调易错点:借位后不要忘记从十位减去1;借位后要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鼓励学生多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五)作业布置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编写几道退位减法的应用题,并解答。五、教学评价与反思(一)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操作情况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结果性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和拓展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退位减法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二)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方面: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围绕退位减法展开,通过示例、解析和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方法方面:本节课采用了直观操作、观察比较、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学生表现方面: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但也有少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忘记借位、借位后忘记从十位减去1等。针对这些问题,我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教学效果方面: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整体较好,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通过直观操作和小组合作等形式的学习,学生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更加深入,计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计算速度较慢、准确率不高等问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六、教学改进与拓展加强直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加强直观教学,利用计数器、小棒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通过直观操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借位”的概念和计算过程。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我将采取分层教学的策略。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将提供更高层次的学习内容和挑战,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我将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增加实践应用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退位减法,我将增加一些实践应用环节。例如,可以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退位减法进行计算。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拓展活动: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我将开展一些与退位减法相关的拓展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小报”的制作,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整理知识和设计版面等形式,深入了解退位减法的知识和应用。此外,还可以开展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和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尝试不同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归纳学习经验和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将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果。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我将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通过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进度、存在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等信息,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向家长宣传退位减法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让家长更加重视和支持孩子的学习。七、教学案例与反思案例1:在退位减法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的活动。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套小棒和计数器。我给出一些退位减法的算式,让学生利用小棒和计数器进行操作和计算。通过小组合作和互相交流,学生们不仅掌握了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这个案例让我意识到小组合作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开展更多的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和成长。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合作中保持一定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案例2:在一次课堂练习中,我发现有一名学生在计算退位减法时总是出错。经过观察和了解,我发现这名学生对“借位”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于是,我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重点讲解和练习,并引导他利用计数器进行直观操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名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反思:这个案例让我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并针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遇到困难时能够主动寻求帮助和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