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精打细算表格式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精打细算表格式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内 容
教学目的 借助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经历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算法的过程,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发展推理能力。 能正确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道理,并掌握算法正确计算。难点:小数除法竖式计算中,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动画情境:妈妈:“乐乐,妈妈准备来做些蛋糕,你能帮忙去商店买几袋牛奶吗?”小明:“好的!没问题!”(乐乐来到商店后)心想:同一款牛奶,甲商店买5袋一共要花11.5元,乙商店买6袋需支付12.6元。哪家商店的牛奶更便宜呢?在问题解决中,理解算理。1.想一想,说一说。师:同学们,对于乐乐的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想法吗?预设1:总价和数量都不相同,该怎么比较呢?预设2:我知道,我们可以先算出牛奶的单价再进行比较。预设3:那让我来试试。单价=总价÷数量,那么,甲商店牛奶的单价就是11.5÷5,咦?这是小数除以整数,这可怎么算呢?师:问得好!小数除法该怎么算?每袋牛奶究竟多少元?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好好研究一下。2.引出核心任务: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元?师: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元?你们有办法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想一想,算一算。预设1:我是这样想的。将11.5元换算为115角,这样就变成整数除法啦,再计算115角÷5=23角,23角就是2.3元,所以11.5÷5=2.3元。预设2:我跟你的方法不一样。因为11.5元可以拆成10元和1.5元,我先将10元平均分成5份,每份2元,还剩1.5元不够分,就将它变成15角,15角平均分成5份,每份3角,也就是0.3元,这样,每袋牛奶就是2元+0.3元=2.3元,所以11.5÷5=2.3元。师:你们可真有办法!不过,这两种方法真的不一样吗?预设3:不!我发现这两种方法都是利用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将小数转化整数再来接着平均分的。3.在竖式中再次体会“分”的过程,感悟算理。师:“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元?”咱们已经解决了。那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是不是总得这样分一分,换一换呢?预设1:那太麻烦了!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预设2:能不能也像之前的除法竖式那样,把分的过程合在一个算式里呢?师:这个想法好!到底怎样用一个竖式表示小数除法分的过程呢?试着写一写吧。预设1:11.5除以5,先算11除以5,商2,表示每份是2元,所以写在个位上,分掉了10元,余下的1.5元怎么继续分呢?预设2:余下的1.5元可以像刚才一样看成15角,这样15角平均分成5份,商3,表示每份是3角,分完了!师:你们看懂了吗?这样记录平均分的过程怎么样?预设1:好像有问题,这样一看商是23元。预设2:可是咱们算出来的明明是2元3角呀。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大家都一目了然呢?预设1:我知道了,在23的中间点上小数点,像11.5元一样,左边表示2元,右边表示3角,这样就不会混淆了。预设2:哇!小数点真厉害,这样就把元和角分开了。预设3:可是,我还是不太明白。既然要点上小数点,那为什么这里的1.5还要写成15呢?这样子,大小不也变了吗?师:问得真好!到底为什么可以这样光明正大地将1.5写成15呢?预设1:我认为是因为有小数点。有了它,2.3就能表示2元3角,15就是1元5角。不过,为了方便计算,我们隐藏了小数点,看成15角。所以,这里的1.5和15的大小是一样的。预设2:原来如此,只要有了小数点,数的大小就不会混淆了。4.逐步抽象,建立模型。师:如果没有元角分,还能怎么说清楚11.5平均分成5份的过程呢?预设1:可以利用数位表来解释。从高位开始,先分整数部分的11个一,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个一,写在个位上。余下1个一和5个0.1,不好分,就看成15个0.1,每份分到3个0.1,所以结果是2.3。预设2:说得真有道理。我还想提醒大家,一定要记得点上商的小数点哦。师:没有小数点又会怎样呢?预设3:那就不知道每个数站在哪个数位上,也就不清楚数的大小了。四、在问题解决中,熟悉算法。师:乙商店牛奶每袋多少元?算一算,分一分。预设1:乙商店牛奶6袋12.6元,所以用12.6÷6算出单价。我是这样算的,先分12,12÷6=2,余下0.6看成6个0.1,6÷6=1,表示1个0.1,对了,记得小数点要与被除数对齐!结果是2.1元。师:真细心!没忘记点上小数点。乐乐:谢谢大家!现在我知道了,乙商店的牛奶更便宜!五、回顾总结。师:通过刚刚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预设1:我发现小数除法和我们原来学习的整数除法差不多。都是从高位算起,一步步地往下平均分。预设2:对,我也发现了。遇到不够分的余数就把它的计数单位变小,这样就能继续分下去。六、巩固练习。 挑战淘气出的问题“每瓶矿泉水多少元?”(教材第3页第2题)
教学总结 本节课是小数除法的起始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探索过整数除法和小数乘法,这些经验是本节课探索小数除法算理的基石。学生可以借助以往整数除法平均分的计算经验,以及探索小数乘法时用到的元角分模型,帮助自己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从而发展运算能力。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需要加以关注:1.由于四年级下册主要探讨的是小数乘法,学生较少接触整数除法,部分学生到了五年级对整数除法的算理已有些生疏。因此,应在四年级或五年级新课开始之前,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复习整数除法,便于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道理,掌握计算方法。2.学生对小数除法算理的感悟是建立在元角分模型的基础上,先理解为什么可以将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再在竖式中体会“平均分”的过程和每一步的意思,层层递进,逐步抽象。因此,在教学中应紧扣转化思想,让学生理解“余下的1.5或0.6不好继续平均分时,为什么可以看成15个0.1和6个0.1”。同时,体会“商的小数点为何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先以元角分等直观模型为抓手,再到抽象的计数单位,逐一突破计算难点,感悟算理。3.最后,为进一步体会运算的一致性,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比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总结两者的异同点。即围绕除法的意义,体会除法运算就是将计数单位的个数由大到小一步步进行平均分。在此过程中,整合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算理,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