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认识图形(一)第2课时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 2.通过拼搭,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4种立体图形,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把这些立体图形拼成许多有趣的图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 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玩一玩,游戏的规则是“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板书课题:认识图形(一) (2)] 二、拼一拼 1、教学例2:根据要求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拼一拼。 (1)先学习用正方体拼一拼。 师:①用2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摆。(课件出示) ②用3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摆。(课件出示) ③要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课件出示) (2)用长方体拼一拼。 师:刚才同学们用正方体拼成了许多不同形状的图形,很有创意。那么用长方体拼摆,又能拼成什么图形呢? 学生用4个相同的长方体来拼摆。(课件出示) 可以拼成大的长方体,也可以拼成一些不认识的图形。 (3)用圆柱拼一拼。 师:最后,我们来看看用圆柱能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用2个圆柱拼一拼。(课件出示) 拼成了一个更长的圆柱。 师:两个圆柱横着拼行吗?为什么? 师小结:圆柱的曲面容易滚动,不稳定,但有两个平平的面,很稳定。 三、搭一搭 1.教学例3(课件出示):所有的积木都要用上,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师:读一读,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图中信息:有10个积木,其中长方体有7个,形状及大小相同的长方体有两组,每组3个,正方体、球、圆柱各1个。 师:这里有两个词特别重要,你发现了吗?( “所有、又稳又高”)这两个词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把所有的积木都用上,而且要高,还要稳。)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2.小组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请你观察这些积木,它们都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搭得又稳又高呢?把你想的办法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情预设:从图形的特点说明,摆放的高度和稳定程度。 3.小组合作,尝试拼搭。 师: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你们刚才的想法动手搭一搭,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小组活动,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收集学生活动中的问题。 学情预设:针对“长方体”“圆柱”“球”的摆放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交流。 使学生明确: (1)长方体摆放方向的不同,会导致高度不一样,竖着放比横着放高。 (2)圆柱摆放方向的不同,不仅会影响高度,还会影响平稳程度,竖着放稳一些。 (3)最难搭的是球,怎样摆放都不平稳,滚来滚去的。 讨论:在这些积木中,最难搭的是球,这是为什么呢?怎样搭才能把球放稳呢? 教师板书:长方体竖着放,球放在3个长方体的上面。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解决方法,学生根据交流的经验进行作品的调整。 四、课堂小结 讨论:刚才的作品搭得又稳又高,我们怎样做才能知道呢? 师小结:让积木的平面着地保证平稳,借助长方体的长保证高度,将球放在有3个支点的面上确保稳定,并用上所有的积木,这样就能搭得又稳又高。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一) (2) 所有、又稳又高 长方体竖着放,球放在3个长方体的上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