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表格式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表格式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充分感受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 2.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发展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感悟联系 师:同学们,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去寻找他们的踪影吧!如果看到你认识的图形,请大声说出他的名字好吗? (学生活动) 师:大家都有一双慧眼,找到了这么多的图形,把这些图形画下来,就是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 师: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它们,三年级时我们已经研究过长方形与正方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找出它身上蕴藏的知识,让我们开始吧! 二、自主学习,实践探究 1.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大胆猜想 师:请仔细观察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大胆地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 提出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可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可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可能平行。 (2)尝试验证 师:真会思考!接下来请按照学习任务单上的活动要求,准备好你的学习工具,动手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吧! (学生动手操作学习任务一) 师:好了吗?能来说说你的验证过程与结果吗? 生1:我验证了对边相等,我的方法是用尺子分别量两条对边的长度,发现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生2:我验证了对角相等,我的方法是通过量角器量一量,发现这一组的对角都是60度,另一组的对角都是120度。 生3:我验证了对边平行,我的方法是推一推先拿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重合,再拿另一把尺与他垂直且固定不动,将三角尺沿着这条边往上推,发现能与这条对边完全重合。用同样的方法验证另一组对边也是互相平行的。 生4:我也验证了对边平行,我的方法是延长两组对边,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所以对边是平行的。 (3)小结归纳 师:经过动手操作验证猜想,我们发现平行四边形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对边相等,二对角相等,三对边平行。那么你能根据这三个特征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吗? 生:我认为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师:这是小朋友自己概括的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不是跟你的想法一样呢?让我们再来看看书上是怎样描述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的,我们看到书上的描述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实际上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自然而然就做到了对边相等和对角相等,反过来对边相等或对角相等,也就说明对边平行。书本上的描述更加简洁明了, (4)不稳定性及其应用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研究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三个特征。接下来请完成学习任务二,用学具袋中的四根小棒拼出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 请同学们思考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 生: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发现捏住平行四边形的对角,非常轻松就可以拉动,说明它易变形、不具有稳定性。这个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比如伸缩门、升降机等等。 2.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高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师:请你在书本64页找到关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描述,并读一读。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2)探究高的画法 师: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你会不会正确的画出它的高呢?在画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确定底边,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底边重合,另一条直角边就是高所在的线。注意画高的时候一定要用虚线,并标出直角符号、相应的底和高。 (3)理解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特征 师:平行四边形有几个底?能画几条高呢? 通过动手画一画,我们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都可以做底,并且可以画出无数条高。 请你试着完成书本64页的做一做,自己画一画平行四边形的高吧。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行四边形的定义和特征,相信你一定收获满满吧!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