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植树问题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五年级 上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经历化繁为简,探索段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规律来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2.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棵数与段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对应植树问题的哪一类型。 3.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棵数与段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总结规律”的学习过程,并能运用规律来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 1.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对应植树问题的哪一类型。 2.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 …… (1)师: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哪种图形多?生1:三角形多1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一个三角形对应一个圆,一个三角形对应一个圆, 最后也应该是一个三角形对应一个圆,他们才会同样多,但是最后只有一个三角形,少了圆。所以三角形多1个。 (2)师:这种情况呢?生2:三角形和圆形同样多,因为一个三角形对应一个圆。最后也是一个角形对应一个圆,所以同样多。 二、探索新知 (一)化繁为简。 五(2)中队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 一共要准备多少棵树苗? 师:五(2)中队接到一个任务,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 一共要准备多少棵树苗?1000米的小路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们可以(生1:化繁为简),把1000米改成(生1:改成20米来研究,从中找到规律,再利用规律来解决问题。) (二)独立探索 五(2)中队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 一共要准备多少棵树苗? A:6棵 B:5棵 C:4棵 D:3棵 生2:3,4,5棵都有可能。 师:学习任务:请同学们列出算式算出结果。画出相应的图示说明道理。 合作要求:看到不同的算式,可以问问其他同学,他的算式什么意思? (三)汇报交流: 1、20÷5=4 4+1=5(棵) 师:先来看第1种情况,你是怎么想的?生1:全长20米÷每段5米=4段,4段+1=5棵树。 师:为什么要加1?生2:第1棵树对应第一段,第2棵树对应第2段,第3棵树对应第3段,第4棵树对应第4段,还多出1棵树,所以+1 师:这是两端都种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生2:棵数=段数+1 2、一端种,一端不种 20÷5=4 师:再来看第二种情况,是一端种,一端不种,你是怎么想的 生1:一棵对应一段,一棵对应一段,一棵对应一段,一棵对应一段。我发现棵数=段数。所以算式是20÷5=4 (棵) 3、两端都不种 师:这个同学他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1 生2:一棵一段,一棵一段,一棵一段,我发现多出一段,也就是棵数=段数-1, 4、比较3种情况,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比较这3种不同的情况,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生1:这3种情况,都先求出段数20÷5=4(段)。不同的是:如果一端种,一端不种,那么棵数=段数,如果两端都种,那么棵数=段数+1。如果两端都不种,那么棵数=段数-1。 (四)巩固练习 五(2)中队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 一共要准备多少棵树苗? 师:说得真棒!回到刚才五(2)中队接到的任务,大家会解决吗?有个小提示:在画图时,由于段数很多,中间我们可以用省略号表示,但是最后要画明棵数与段数的关系。同学们,拿出纸和笔,赶快试试吧! 师:有这样3种不同情况,你能解释一下吗? 生2:第一种:一端种,一端不种,一棵树对应一段,一棵树对应一段,到最后还是一棵树对应一段,所以棵数和段数同样多。 生2:第二种:两端都种,一棵树对应一段,一棵树对应一段,到最后多出一棵树,所棵数=段数+1。 生2:第三种:两端都不种,一段对应一棵,一段对应一棵,到最后多出一段,所以棵数=段数-1。 (五)举例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师:生活中有很多植树问题,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1:比如我们坐的座位,桌子相当于树,我们坐的地方间隔相当于段数。 师:这对应于植树问题的哪一类?(生2:是一端种,一端不种) 师:还有吗? 生1:工人锯木头 师:你能具体说一说谁相当于树,对应植树问题的哪一类? 生1:锯的次数相当于树的棵数,是两端都不种。 三、巩固练习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道关于锯木头的问题,试一试。 (1)一根木头长10米,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一段8分钟,锯完要多少分钟? 师: 算式是这样的,你能看明白吗? 8×(5-1) 生1:这里的10米是多余条件,木头锯成5段,只需要锯4次,所以每次8分钟,4次是4个8分钟 师:大拇指送给你!我们来挑战第二题。 (2)大桥全长约390米,在桥的两侧栏杆上每隔3米就有一头石狮子,桥头桥尾呼应,形态各异。桥上一共有多少头石狮子? 师:同学们按下暂停键试试看, 师:这题谁相当于树,对应植树问题的哪一类? 生2:石狮子相当于树,对应植树问题的两端都种? 师:你怎么知道是两端都种? 生2:题目里说桥头桥尾呼应,说明是两端都种。 师:为什么131要乘2 生1:因为在桥的两侧栏杆上每隔3米就有一头石狮子 (3)师:一节数学课40分钟,老师还有点担心时间来不及,设置了一个手机提醒功能,上课铃声响后,每隔10分钟就振动一次,提醒我要珍惜时间。一节课要提醒几次? 生1:4次 师:说说你怎么想的? 生1:铃声相当于树,间隔相当于段数,手机隔10分钟后响一次,40里面有4个10分钟,响4次,次数=段数,属于只种一端。 (4)师:终极挑战:在一个周长为200米的圆形广场四周,每隔20米种一棵树,一共要种多少棵?试试看。 生2:算式200÷20=10(棵)棵数=段数 师:你是怎么研究出来的? 生2:这道题我们把200米化繁为简,改为80米,再找棵数与段数的关系,先种上一棵,20米种一棵, 20米种一棵,20米种一棵,最后的20米不用种,共种4棵树,发现棵树=段数,所以200米是200÷20=10(棵) 师:像这样封闭图形上种树和植树问题中的哪一类是相同的。 生1:和一端种,另一端不种是相同的 四、课堂总结 师:植树问题我们通过化繁为简,只要找到棵数与段数的关系,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