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总复习——式与方程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 通过对知识的系统整理,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方程的意义。掌握解方程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单元知识结构。 2.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用字母列出表达式,进而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3.通过整理,让学生掌握常用的找等量关系的方法,感受方程法的优势,会用方程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程的意义,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根据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整理交流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式与方程》,课前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这部分的知识进行了回顾整理,我们来一起交流一下吧! 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大家互相评价,说说对方的作品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又有哪些方面可以改进? 二、板块复习,练习提升 这个单元可以分为这三大块: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运算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例如可以这样表示乘法分配律、路程与时间和速度的关系。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完成学习任务一,并核对修改。 在用字母表示数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完成学习任务二,总结注意事项。 (2)解简易方程 1.概念复习 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方程的解、解方程 2.完成学习任务三,并依次进行讲解。 3.题型归纳,方法总结。 你能找找有哪些类型吗?可以结合你做过的练习想一想哦! 类型一:x+a=b或x-a=b,例如这两题。 方法: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1进行解答。 这是类型二:ax=b(a≠0)或x÷a=b(a≠0) 方法: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2求解。 类型三:ax±b=c(a≠0) 方法:先把ax看作一个整体,再利用等式的性质1把ax求出来,然后利用等式的性质2求解。 类型四:a(x±b)=c(a≠0)或(x±b)÷a=c(a≠0) 方法:先把(x±b)看作一个整体,再利用等式的性质2把(x±b)求出来,然后利用等式的性质1求解。 或者先根据乘法分配律,将等式展开,再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 类型五:ax±bx=c(a≠0,b≠0) 方法:第一步先利用乘法分配律将方程转换为ax=c的形式,再利用等式的性质2求解。 类型六:方程两边都有未知数。 方法:先把含有未知数的挪到一边,不含有未知数的挪到另一边,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求解。注意,一定要观察仔细未知数前面的符号是+还是-。 (3)实际问题与方程 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寻找等量关系。 1.完成学习任务四,交流反馈。 分析题目信息,等量关系是“地球赤道长度的7倍+2万千米=光每秒传播的距离”。 据此,设地球赤道大约长x万千米,列出方程是7x+2=30,得出x=4。 2.完成学习任务五,交流反馈。 分析题目条件,找寻等量关系。 方法一;甲队铺的路程+乙队铺的路程=总路程 根据这个关系式,列出的方程是4x+4x1.25x=360,4x就是甲队4天一共铺的路程,4x1.25x就是乙队4天铺的路程。 方法二:甲、乙队一天一共铺的路程x所用时间=总路程 总结:这两种方法都是以总路程为等量关系,同时它们也是乘法分配律的不同表示形式。 借助方程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三、归纳整理,体系完善 今天我们对简易方程单元进行了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完成课后作业练习。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