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数学 年级 小学五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基于实例分析,让学生初步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且了解这种统计图的整体特点,能在有横轴、纵轴的方格图上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2.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解读,能根据统计图来选择合适的情境。 3.通过情境的创设,感受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和必要性;通过解读复式折线统计图,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4.培养统计的意识和观察、分析、实践操作的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1.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 2.根据统计图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1. 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分析、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根据图2空气质量的介绍,观察图1的折线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观察统计图,获取信息。 预设: 1.我看到周三空气质量最好,周日空气质量最差; 2.我知道从周二到周三空气质量一下子变好了,因为这条折线最长,斜度最大。 3.我看到这一周杭州的空气质量先变好,再变差。 (3)教师及时评价与小结: 1.你看到了最低、最高值; 2.你找到了变化最快的两天; 3.你是从整体来观察统计图的。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单式折线统计图,复习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优势。 二.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 (1)这是杭州这一周的空气质量情况,我们还想跟其他城市比一比。所以老师又搜集到了山西太原这一周的空气质量指数并且也制作成了折线统计图,你们觉得哪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更好? 预设: 1.我觉得太原的空气质量比较好,因为这条折线比刚才杭州的折线要低。 2.我认为图上没有标数据是没法比较的。 (2)出示数据,结合数据比一比。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带有数据的折线统计图;再把两张单式折线统计图放在同一页;再把纵轴单位不同的单式折线统计图重合。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把两张单式折线统计图画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预设: 1.忘记杭州数据,想再看一下杭州的数据; 2.放在同一页比也不方便,最好能重叠在一起; 3.直接重叠因为纵轴数据不一样,所以没法直接重合。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三.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1)出示练习纸,学生自己画一画。 教师巡视,寻找不同层次的练习,并按照以下三个呈现: 第一层次:纵轴单位不一样; 第二层次:用同样的线表示两个量; 第三层次:用不同的线并标图例。 (3)教师及时引导小结 第一层次:在画统计图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数表示一格的大小。 第二层次:除了区分两条线,还需要在旁边标上图例。 【 设计意图】 1:学生绘制复制折线统计图,体会画法。 2:在评价同学绘制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体会需要用不同的线型或颜色区分不同的量,感受图例的必要性。 解读复式折线统计图 (1)教师引导学生看着图比较杭州和太原的空气质量情况。 预设: 生1:我看到周四两地空气质量指数相差最大,周一差距最小。 师:你关注到了差距的变化。 生2:老师,我觉得杭州空气质量比太原好,因为杭州的这条线大部分都在太原下面。 师:你从整体来比较,给你点个赞。 生3:我也觉得杭州空气质量好,但我是这么想的,你们看杭州空气质量最差是85,而太原最好也只有79,所以这一周杭州空气质量比太原好。 (2)原因分析 师:你从个别数据分析,也觉得太原空气质量要差一些,大家想一想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预设: 生1:我知道太原煤炭资源丰富,开采使用的时候肯定对空气有影响。 生2:老师,我知道太原靠近西北,经常会有沙尘暴,也会影响空气。 生3:我觉得跟这一周的天气也有关系的,如果持续晴天空气质量就会变差。 师:那我们再来看一下杭州,这七天里面空气质量先变好,后来又变差,可能又是什么原因呢? 预设: 生1:我猜周二那天可能下雨了,雨后空气特别好。后面持续晴天,再遇到周末开车出行人数比较多,空气质量就又变差了。 生1:我们平时尽量做到低碳出行,少开车。 生2:还可以多种树,平时节约用纸。 生3:我们可以做到垃圾分类。 师:是啊,我们可以通过点滴努力保护环境,让空气质量变好。 (3)小结复式折线统计图优势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觉得使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 生1:和单式折线统计图一样,能清楚看出数据的变化趋势。 生2:而且它能更清楚地对比多个量的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在解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掌握读图方法:差距对比、个别对比、整体对比、原因分析…… 五.生活中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师:那你们在生活中看到过复式折线统计图吗? 生1:爸爸在看股票行情的时候我看到过复式折线统计图; 生2:我们去医院做心电图的报告单也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吧; 生3:我看新闻里面报告新冠疫情情况时也经常用复式折线统计图。 …… 【设计意图】了解生活中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六.解决问题 (1)选择合适的情景 老师这里也有一张复式折线统计图,你们猜一猜,最有可能用来统计什么数据呢?这3个选项都合适吗? 学生分析 生1:1号肯定不行,一个人的身高变化到后面不可能降那么快。 生2:2号也不合适吧,不同类别的图书数量之间没有什么变化情况,还是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更合适。 生2:3号合适的,我们看蓝色这一条线很像我们杭州的气温,1-12月气温先变得很热再变得很冷。 师:那红色这条呢? 生1:可能是云南吧,一年四季都比较暖和。 小结:说得真好,看来我们要在合适的情境下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选择,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情况下适合用复式折线统计图。 (2)用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师:我们再来看体育王老师遇到的问题,是否需要用复式折线统计图帮忙呢?观察10次训练成绩,你们觉得选谁更合适呢? 生1:老师,我想算一算他们两个人的平均成绩。 师:你想看他们的平均成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生1:平均数太接近,不好选。 生2:我想制作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对比他们跳绳个数的多少。 师:比较个数的多少,你想到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我们一起来看看。 生2:从图上看一会儿李欣好,一会儿刘云好,也很难比较。 生3:老师,我觉得用今天学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最合适。 师:好的,我们来试试。 生1:从这幅图中,我可以看出刘云虽然有几次跳绳成绩特别好,但是她起伏比较大,不太稳定。而李欣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成绩稳定,而且后期基本已经超过刘云了。所以还是选择李欣去比赛比较合适。 师:你分析得真清楚。 【设计意图】在统计的大背景下,通过“平均数”“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分析,了解各自的特点,会根据不同的情境具体选择。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