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时 认识几何体的三种视图课时目标1.在具体活动中了解视图及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 2.通过实例认识圆柱、圆锥、球的三种视图. 3.经历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学习重点 视图及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学习难点 认识圆柱、圆锥、球的三种视图.课时活动设计 情境引入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中蕴含着怎样的数学道理 2.小明昨天买了一本字典(如图),假如有一束平行光线从正面、左面、上面照射这本字典,得到正投影图形是什么 设计意图:第1个活动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由文学诗歌引入数学概念,体现教师的亲和力和学科之间的联系性,展示了数学的深层价值.第2个活动旨在让学生意识到先把物体抽象成几何模型,既延续了上节课的内容,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又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索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探究新知 1.如图1,这个物体可以看做是由什么几何体组成的 图1 2.假如有一束平行光线从正面投射到图中的物体上,你能想象出它在这束平行光线下的正投影吗 把你想象的正投影试着画出来,并与同伴交流. 3.如果平行光线从左面投射到图中的物体上,情况又如何 如果平行光线从上面投射到图中的物体上呢 图1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如图2所示.图2 小结:像这样,用正投影的方法绘制的物体在投影面上的图形,称为物体的视图.通常我们把从正面得到的视图叫做主视图,从左面得到的视图叫做左视图,从上面得到的视图叫做俯视图. 设计意图:从想象物体的正投影入手,引入视图的概念.这一部分是对情境引入的深化,让学生经历从实物抽象成几何体的过程,在前面的基础上将长方体增加到大小不一的两个,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并在情境引入的基础上,清楚长方体三种视图的特点,灵活运用所学得到两个长方体组合的三种视图,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合作学习 1.图中物体的形状分别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几何体 解:圆柱、圆锥、球. 2.在下图中分别找出上述几何体的主视图.(①,⑤,③) 3.你能想象出图中各物体的左视图和俯视图吗 请你试着画出来,并与同伴交流. 4.你能说出图中几何体的三种视图的特点吗 小结:几何体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思考并画出三种视图.问题1的设置让学生经历将实物抽象成几何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问题2的设置帮助学生体会物体是曲面的,正投影变成平面,为完成问题3扫清障碍.在以上三个问题的铺设下,问题4的设置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 巩固训练 1.“圆柱与球的组合体”如图所示,则它的三种视图是( A ) A BC D 2.如图是冰激凌模型图,它的三种视图是( B ) A BC D 3.将两个圆盘、一个茶叶桶、一个皮球和一个蒙古包模型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在一起,其主视图是( D ) A BC D 4.找出图中每一个物品所对应的主视图. 解:①——C,②——B,③——D,④——A. 5.如图1是一个蒙古包的照片,小明认为这个蒙古包可以看成图2所示的几何体,你能帮小明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吗 图1 图2 解: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 设计意图:第1题主要是练习判断单独一个几何体的三种视图.第2,3,4题是简单的组合体,引导学生如何抽象出几何模型,综合运用几何体的三种视图知识分辨几何体的三种视图.第5题是多个几何体组合在一起,判断其主视图.练习设置由浅入深,对教材进行延伸和补充,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你还有什么困惑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养成总结的良好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和钻研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关练习. 1.教材第137页习题5.3第1,2题. 2.相关练习.第1课时 认识几何体的三种视图1.视图概念(1)视图;(2)主视图;(3)左视图;(4)俯视图.2.圆柱、圆锥、球的三种视图.几何体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