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课时 黄金分割课时目标1.知道黄金分割的定义;会判断某一点是否为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会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2.通过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培养学生理解与动手能力. 3.理解黄金分割的现实意义,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重点 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并能运用.学习难点 找出黄金分割点和作黄金矩形.课时活动设计 复习回顾 1.什么是“成比例线段” 解: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2.相似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1)三个角对应 相等 、三条边对应 成比例 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 相等 ,对应边 成比例 . 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哪些 解: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巩固上节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帮助学生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转化. 探究新知 一个五角星如图所示. (1)从图中找出相等的角、相等的线段. (2)在图中找出两对相似比不同的相似三角形. 小亮认为,=,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组内合作,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并引出黄金分割的相关概念. 一般地,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图),如果=,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黄金比. 设计意图:通过对五角星进行探究,发现黄金分割所描述的线段之比,获得对黄金分割的直观认识,进而得到黄金分割的定义. 典例精讲 1.计算黄金比. 解:由=,得AC2=AB·BC. 设AB=1,AC=x,则BC=1-x. ∴x2=1×(1-x), 即x2+x-1=0. 解这个方程,得x1=,x2=(不符合题意,舍去). 所以,黄金比=≈0.618. 2.如图1是古希腊时期的帕提侬神庙,如果把图中用虚线表示的矩形画成如图2中的矩形ABCD,以矩形ABCD的宽为边在其内部作正方形AEFD,那么,我们可以惊奇的发现,=.点E是AB的黄金分割点吗 矩形ABCD的宽与长的比是黄金比吗 图1 图2 解:由=,可以得到=,即=.所以点E是AB的黄金分割点.是黄金比,也就是说,矩形ABCD的宽与长的比是黄金比.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帕提侬神庙中的黄金分割,加深对黄金分割的理解,体会黄金分割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文化价值. 操作感知 1.提出问题:如何找到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多数学生尝试画出1 cm,2 cm的线段,通过计算找到黄金分割点大概的位置.可以用这种方法大概的找到当线段长为a时黄金分割点的位置,但不能精确地找到. 2.如图,已知线段AB,按照如下方法画图: (1)经过点B作BD⊥AB,使BD=AB; (2)连接DA,在DA上截取DE=DB; (3)在AB上截取AC=AE,则点C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3.提出问题:为什么点C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方法提示:设AB=2a,分别求出AC和BC,并计算和,或计算AC2和BC·AB. 设AB=2a,则BD=a,DE=a. 在Rt△ABD中,AD===. ∴AE=AD-ED=-a=(-1). ∴AE=AE=(-1)a,BC=AB-AC=2a-(-1)a=3-. ∴=,=. ∴=. ∴点C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注意事项:由于学生所学过的尺规作图方法有限,作图工具可以用三角尺和刻度尺. 设计意图:向学生介绍一种作黄金分割点的方法,同时巩固学生对黄金分割的认识. 巩固训练 1.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点处最自然得体,若舞台AB长为20 m,试计算主持人应走到离A点至少多少米处是比较得体的位置 (A在B左边,主持人在A处结果精确到0.1 m). 解:她离点A至少20×(1-)=10(3-)=30-10≈7.6(m). 2.人体下半身(即脚底到肚脐的长度)与身高的比越接近0.618越给人以美感,遗憾的是即使是身材修长的芭蕾舞演员也达不到如此完美.某女士身高1.68 m,下半身1.02 m,她应选择多高的高跟鞋才能使她看起来更美丽 (精确到1 cm) 解:1.02 m=102 cm,1.68 m=168 cm. 设她应选择的高跟鞋的高为x cm. 根据题意,得=0.618,解得x≈5. 答:她应选择约5 cm的高跟鞋看起来更美丽. 3.采用如下方法也可以作出一条已知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H. (1)以线段AB为边作正方形ABCD; (2)取AD的中点E,连接EB; (3)延长DA至F,使EF=EB; (4)以线段AF为边作正方形AFGH. 点H就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任意作一条线段,用上述方法作出这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你能说说这种作法的道理吗 解:设AB=2,那么在Rt△BAE中,BE===.于是EF=BE=,AH=AF=BE-AE=-1,BH=AB-AH=3-,因此=,点H是AB的黄金分割点. 设计意图:前两个练习题与本节课第一环节相呼应,在于展示黄金分割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3题向学生介绍另一种可以作黄金分割点的方法,同时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黄金分割点的认识. 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黄金分割 黄金比是多少 解:一般地,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图),如果=,那么称线段AB被点C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黄金比.其中ACAB=1≈0.618,即≈0.618. 2.一条线段有几个黄金分割点 解:一条线段有2个黄金分割点. 3.如何用尺规作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解:(方法一)已知线段AB,按照如下方法画图. (1)经过点B作BD⊥AB,使BD=AB; (2)连接DA,在DA上截取DE=DB; (3)在AB上截取AC=AE,则点C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方法二)如图,设AB是已知的线段,在AB上作正方形ABCD,取AD的中点E,连接EB,延长DA至点F,使EF=EB,以线段AF为边作正方形AFGH,点H就是AB的黄金分割点. 4.如何说明一个点是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解:分得的线段比符合黄金分割定义.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应用到现实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相关练习. 1.教材第98页习题4.8第1,4题. 2.相关练习.第4课时 黄金分割 一般地,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图),如果=,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黄金比.其中ACAB=1≈0.618,即≈0.618.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