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与坡度、坡角有关的问题课时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比较熟练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坡度、坡角有关的实际问题.2.在课堂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学习重点解决与坡度、坡角有关的实际问题.学习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选择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课时活动设计复习引入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1)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平面图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2)根据条件的特点,选用适当锐角三角函数去解直角三角形;(3)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4)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坡度、坡角有关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知识,为本节课的内容学习作铺垫,通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点明了本节课的主旨,方便学生抓住重点.新知学习1.坡度(坡比):坡面的垂直高度h与水平宽度l的比.2.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3.坡度与坡角之间的关系:i==tan α.问题:如图,在山坡上植树时,要求株距(相邻两树间的水平距离)为5 m.现测得斜坡的坡角为21°.求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结果精确到0.1 m)解:在Rt△ABC中,∠ACB=90°,∠BAC=21°,AC=5 m,∵cos∠BAC=,∴AB==≈5.4(m).答: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约为5.4 m.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过程,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计算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再通过提问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典例精讲例 如图所示,铁路路基的横断面为四边形ABCD,其中,BC∥AD,∠A=∠D,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计算路基下底的宽和坡角(结果精确到1').解题思路:(1)进行和坡度有关的计算,常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根据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坡角;(2)根据坡度概念及梯形的高,可以求出AE,DF的长;(3)由矩形的性质可得EF与BC的数量关系,求出EF的长,从而求出底AD的长.解:如图,作BE⊥AD,CF⊥AD,垂足分别为E,F.在四边形BEFC中,∵BC∥AD,∠AEB=∠DFC=90°,∴四边形BEFC为矩形.∴BC=EF,BE=CF.在Rt△ABE和Rt△DCF中,∵∠A=∠D,∠AEB=∠DFC,BE=CF,∴Rt△ABE≌Rt△DCF.∴AE=DF.在Rt△ABE中,tanα===,BE=4,∴α≈38°39',AE=5.∴AD=AE+EF+FD=BC+2AE=10+2×5=20.即路基下底的宽为20 m,坡角约为38°39'.设计意图:选取生活实例,让学生经历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在解题中运用方程思想.巩固训练如图,水库大坝的横断面是四边形ABCD,DC∥AB,坝顶宽CD=3 m,斜坡AD=16 m,坝高为8 m,斜坡BC的坡度为.求斜坡AD的坡角α和坝底的宽AB(结果精确到0.01 m).解:在Rt△ADE中,AD=16,DE=8.∴sinα===.∴∠α=30°.∴斜坡AD坡角α为30°.分别过点C,D作DE⊥AB,CF⊥AB,垂足分别为点E,F.∵斜坡BC坡度为,坝高8m,∴=,解得BE=24m.又∵在Rt△ADE中,AD=16,DE=8,∴AF==8.又∵CD=3=EF,∴AB=AE+EF+BF=8+3+24=27+8≈40.86.∴坡底的宽AB约为40.86m.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不同实际背景问题的解决.相关练习.1.教材第120页习题A组第2题,B组第2题.2.相关练习.第2课时 与坡度、坡角有关的问题 1.坡度:坡面的铅垂高度h与水平宽度l的比. 2.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3.坡度与坡角之间的关系:i==tan α.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