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8章《勾股定理》单元作业设计+单元质量检测作业(PDF版,2课时,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8章《勾股定理》单元作业设计+单元质量检测作业(PDF版,2课时,含答案)

资源简介

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信息 数学 八年级 第二学期 沪科版 勾股定理
单元
组织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方式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课时
1 勾股定理 第18.1(P52-57)
信息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18.2(P58-63)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1.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2.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知识技能: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并能
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通过合情推理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
初步建立几何直观,感受数形结合和数学模型思想,发展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
学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图活动从不同角度探究勾股定理,能够用勾股定理的逆
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通过实例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和应用,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
值.在解决问题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形
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
1. 知识网络
2. 内容分析
勾股定理是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定理,引发了对无理数的探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
三边的关系,既是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延伸,也是解直角三角形和余弦定理的必要基础.
本单元主要研究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采用“问题
情景——探究猜想——证明”的形式探究勾股定理,重点关注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
渗透一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利用面积计算、数形结合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通过读
2
数学史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出逆命题(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概念,在实例中展现利用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给予学生适当空间思考,使学生更好地
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是勾
股定理的发现过程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
(三)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几何学习,已具有初步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能力,而且“勾股定理”
“勾三股四弦五”等在学生看来颇感新鲜,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更希
望独立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见解,渴望获得积极的数学体验,但学生尚未接触利用面积
的“割补”给出定理证明的示例,在学习勾股定理的面积证法上仍旧存在困难.其次学
生生活经验的欠缺以及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不足,不能充分理解直角
三角形中形的特征转化为三边的数量关系以及一般化、形与数的密切联系.因此,应加
强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几何问题练习,在不同题型中深入理解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
量关系,培养学生的运算和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并利用实际应用题,
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借助勾股定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中,体会
勾股定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的重要性.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1.理解勾股定理并能够应用定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在适当的作业练习下提高对勾
股定理的掌握程度,增强运算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独特地位.
2.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学会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在具体运算中加深对勾股
数的记忆,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提升符号意识.
3.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在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两定
理互逆关系的理解,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形成完整的勾股定理认知体系.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分层设计作业.每课时均设计“基础过关”(面向全体,体现课标,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训练,题量 3-5题,要求生生过关)、“能力提升”(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的变式训练,题量 3-5题,力求生生过关)、“探究拓展”(综合面广、灵活度深、
创新意识强,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以拓宽学生思路和知识面,题量1-2题,学生选做)
和“综合实践”(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
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题量1题,学生选做).具体设计体系如下:
3
五、课时作业
第1课时(18.1勾股定理)
作业 1(基础过关)
1.作业内容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2)到原点的距离是 .
(2)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 a,b,斜边长为 c,那么
a2 b2 c2 12 ,则 c2的值为( )
A.4 B.5 C.6 D.7
(3)如图,一棵大树在离地面 5m高的 B处断裂,断裂后树顶 A与树底 C
的距离为 12m,则大树断裂之前的高度为( )
A.17m B.18m C.21m D.24m
(4)在 Rt△ABC中
①若 A B 45 ,BC 8,则 AB .
②若 B 30 , C 90 ,BC 1,则 AB .
③若 AB 10,BC 8,则 AC .
2.时间要求(10分钟)
3. 评价设计
作业评价表
等级
评价指标 A B C 备 注
A 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B 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答题的准确性
C 等,答案不正确,有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过
程错误或无过程.
A 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答题的规范性 B 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C 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错误.
A 等,解法有新意和独到之处,答案正确.
解法的创新性 B 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C 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楚,过程复杂或无过程.
AAA、AAB 综合评价为A 等; ABB、BBB、AAC 综合评
综合评价等级
价为 B 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 C 等.
4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作业第(1)题要求学生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感
受定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独特作用.第(2)题考查学生能否正确对应斜边,尝试“消
元”,利用整体思想求解,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抓住定理核心.第(3)题以生活问
题为线索,已知两直角边求斜边,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第(4)题要求学生利
用勾股定理进行列式,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其中第②题考查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
质,体现了前后知识的联系,第③题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考查学生对勾股定理
斜边分类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细致的学习习惯.
作业2(能力提升)
1.作业内容
(1)如图,折叠长方形纸片ABCD,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AE为折痕).已知
AB=8,BC=10,求EC的长.
(2)如图,在 Rt△ABC中, BD 10cm, AD AC BD BC 16cm, 求 AB的长.
(3)国庆黄金周期间池州的秋浦河漂流项目深受欢迎,在景区游船放置区,工
作人员把偏离的游船从点 A拉回点 B的位置(如图).在离水面高度为 8m的岸
上点C,工作人员用绳子拉船移动,开始时绳子AC的长为 17m,工作人员以 0.7m/s
的速度拉绳子,经过 10s后游船移动到点 D的位
置,问此时游船移动的距离 AD的长是多少 m?
5
2.时间要求(10分钟)
3.评价设计
作业评价表
等级
评价指标 A B C 备 注
A 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B 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答题的准确性
C 等,答案不正确,有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过
程错误或无过程.
A 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答题的规范性 B 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C 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错误.
A 等,解法有新意和独到之处,答案正确.
解法的创新性 B 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C 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楚,过程复杂或无过程.
AAA、AAB 综合评价为A 等; ABB、BBB、AAC 综合评
综合评价等级
价为 B 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 C 等.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第(1)题考查学生对于翻折变换与勾股定理的理解,运用勾股定理得出方
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求学生对图形有深刻地认识,发展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第(2)题要求学生在多边条件下,抓住关键点 AD AC 16cm,列方程求解,
感受方程与勾股定理的结合所带来的优势,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第(3)
题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几何问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学生要熟练掌握已知直
角边和斜边求第三边的运算过程,强化学生对于定理的理解,提高熟练程度.
6
作业3(探究拓展)(选做)
1.作业内容
《算法统宗》中记载:平地秋千未起,踏板一尺离地,送行二步恰竿齐,五
尺板高离地.译文:如图,秋千 OA静止的时候,踏板离地高一尺(AC=1尺),
将它往前推进两步(EB=10尺),此时踏板升高离地五尺(BD=5尺),求秋千
绳索的长度.
2.时间要求(10分钟)
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探究拓展作业综合面广、灵活度深、创新意识强,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以
拓宽学生思路和知识面,可以选做.通过我国数学家程大位编著的《算法统宗》
中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史的文化价值,激发爱国热情.利用日常生活中秋千问
题,引发数学思考,考查学生理解题意能力,关键是能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建立
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作业4(综合实践)(选做)
1.作业内容
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一条基础定理,被誉为“几何学的基石”.勾股定理是
第一个把数与形联系起来的定理,它是几何代数化的桥梁,勾股定理的公式被数
学家评定为改变世界面貌的公式.当年我国卫星向外太空发送信号,华罗庚就提
议发送勾股定理的证明图案.从上可知,勾股定理意义非凡.
科学实验——勾股定理
实验目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右图所示装置,并尝试制作,验证勾股
定理,得出结论.
实验器材:硬纸板、填充物(细沙或者其他颗粒物)等.
实验步骤:
1.制作三个等高,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容器,并将其连接,使三个
正方形边长形成直角三角形,固定在圆盘上;
装置图
2.将填充物注入体积最大的长方体中,转动圆盘,观察填充物的流动变化;
3.当三个正方形边长围成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时,观察填充物的流动变化.
示意图1 示意图2 示意图3
2.时间要求(不作限制)
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猜想——推理证明——获得结论等一系列活动,激发
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性,获得成功克服困难的经历,发展
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8
第2课时(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作业 1(基础过关)
1.作业内容
(1)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2 , 3 , 5 B.4,5,6 C.1,2,3 D.32,42,52
(2)下面各组数中,是勾股数的是( )
A.9,16,25 B.0.3,0.4,0.5
C.1,3,2 D.7,24,25
(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6,8,10,则最长边上的高等于 .
(4)如图,有一四边形空地ABCD,AB⊥AD,AB=3,AD=4,BC=12,CD=
1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2.时间要求(10分钟)
3.评价设计
作业评价表
等级
评价指标 A B C 备 注
A 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B 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答题的准确性
C 等,答案不正确,有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过
程错误或无过程.
A 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答题的规范性 B 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C 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错误.
A 等,解法有新意和独到之处,答案正确.
解法的创新性 B 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C 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楚,过程复杂或无过程.
AAA、AAB 综合评价为A 等; ABB、BBB、AAC 综合评
综合评价等级
价为 B 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 C 等.
9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第(1)题直接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学以致用,在应用勾股定理的逆
定理时,应先认真分析所给边的大小关系,确定最大边后,再验证两条较小边的
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第(2)题考查勾股数,对
于常见的勾股数需要学生多积累,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
力.第(3)题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直角三角形,再用面积法求出斜边上的高,
是课本例题的直接应用.第(4)题考查学生对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直接理解,把
四边形ABCD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此题学生容
易漏证△BCD是直角三角形的过程.
作业2(能力提升)
1.作业内容
(1)已知△ABC的三边分别为a、b、c,且 a 5 +(b﹣12)2+|c﹣13|=0,则△
ABC的面积为( )
A.30 B.60 C.65 D.无法计算
(2)关于△ABC,有下列条件:①∠A+∠B=∠C;②∠C=90°;③AC:BC:
AB=3:4:5;④a2=(b+c)(b﹣c);⑤∠A:∠B:∠C=2:3:4.其中能确
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3)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20dm,3dm和2dm,
A和B是这个台阶的两个端点,A点上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
它所走的最短路线长度为 .
(4)2022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伟
大革命精神,社区开展了系列纪念活动.如图,有一块四边形空地,社区计
划将其布置成展区,陈列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图片.现测得AB=AD=26m,
BC=16m,CD=12m,且BD=20m.
①试说明∠BCD=90°;
②求四边形展区(阴影部分)的面积.
10
2.时间要求(10分钟)
3.评价设计
作业评价表
等级
评价指标 A B C 备 注
A 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B 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答题的准确性
C 等,答案不正确,有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
过程错误、或无过程.
A 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答题的规范性 B 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C 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错误.
A 等,解法有新意和独到之处,答案正确.
解法的创新性 B 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C 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楚,过程复杂或无过程.
AAA、AAB 综合评价为 A 等; ABB、BBB、AAC 综合
综合评价等级 评价为 B 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 C 等.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第(1)题在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基础上结合已学过的非负数和为0的题型,
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
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第(2)题综合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目前学生已
掌握的两个角度判断直角三角形,一是从已学角的角度判断,二是从边的角
度判断.第(3)题需要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考查了平面展开的最短路径问题,
利用展开到一个平面内,利用“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段”这个基本
事实,最后勾股定理参与计算.第(4)题需要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转化成勾
股定理模型,是基础过关第(4)题的延伸拓展,让学生回归生活,用数学解
决生活中问题.
11
作业3(探究拓展)(选做)
1.作业内容
如图,一个长方体盒子的长、宽、高分别为9cm,7cm,12cm,一只蚂蚁想
从盒底的点A沿盒的表面爬行到B点,请同学们帮助这只蚂蚁想想办法,如何设
计让蚂蚁爬行的路径最短?
2.时间要求(不作限制)
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分类讨论数学思想的运用,利用勾股定
理参与计算,从而解决生活中问题.作为探究拓展,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
由发挥,不作强制要求.
12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
1.下列哪组数据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 )
A.4,5,6 B.5,12,13 C.12,18,22 D.12,35,36
2.如图,正方形ABCD的顶点A,D在数轴上,且点A表示的数为﹣1,点D表示
的数为0,用圆规在数轴上截取AE=AC,则点E所表示的数为( )
A.1 B.1- 2 C. 2 -1 D. 2
3.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和12,则它的斜边长是( )
A.13 B.13或 119 C. 119 D.12或13
4.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据《周髀算经》记载,勾股定理的公
式与证明是在商代由商高发现的,故又称之为“商高定理”;三国时代的蒋
铭祖《蒋铭祖算经》内的勾股定理作出了详细注释,并给出了另外一种证明,
下面四幅图中,不能证明勾股定理的是( )
A. B.
C. D.
5.已知△ABC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B、∠C,三边分别为a、b、c,下列条
件不能判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B:∠C=3:4:7 B.∠A=∠B﹣∠C
C.a:b:c=2:3:4 D.b2=(a+c)(a﹣c)
二、填空题
6.为了预防新冠疫情,某中学在大门口的正上方A处装着一个红外线激光测温
仪离地AB=2.1m(如图所示),当人体进入感应范围内时,测温仪就会显示
人体体温.一个身高1.6m的学生CD正对门,缓慢走到离门1.2m的地方时(BC
=1.2m),测温仪自动显示体温,则人头顶离测温仪的距离AD等于 m.
13
7.若3,4,a是一组勾股数,则a= .
8.已知△ABC中,AB=6cm,BC=8cm,AC=10cm,则△ABC的面积是 cm2.
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6,∠A=60°,BC=10,CD=8.则
∠ADC的度数为 .
10.如图,一个圆桶,底面直径为16cm,高为18cm,则一只小虫从下底部点A
爬到上底点B处,问小虫所爬的最短路径长是 cm(π取3).
三、解答题
11.某广场要对如图所示的一块空地进行草坪绿化,已知AD=4m,CD=3m,
AD⊥DC,AB=13m,BC=12m,绿化草坪价格150元/m2.求这块地草坪绿化
的费用.
(跨学科综合)12.如图,在一张长 48dm,宽 10dm 的长方形纸片 ABCD的边CD
处放一平面镜,一束光线从纸片顶点 A处射入,恰好由O点反射到 B点,求光
线在纸片上通过的距离.(提示:作点 A关于的对称点 A ,连接 A B,交CD于O
点,则O点就是光的反射点)
14
13.如图,公路MN和公路PQ在P点处交汇,点A处有一所中学,AP=160m,
∠NPQ=30°,拖拉机的速度是5m/s,拖拉机行驶时周围100米以内会受到噪音影
响,那么拖拉机在公路MN上沿PN方向行驶时学校是否会受到影响,请说明理由;
若受到影响,那么学校受到影响的时间为多少秒?
(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作业目标 了解 理解 应用
1 选择题 1 √ 易 改编
2 选择题 1 √ 易 选编
3 选择题 1 √ 中 选编
4 选择题 1 √ 中 改编
5 选择题 2 √ 中 改编
6 填空题 1 √ 易 改编
7 填空题 2 √ 易 选编 30分钟
8 填空题 2 √ 易 原创
9 填空题 2 √ 中 改编
10 填空题 1 √ 中 改编
11 解答题 3 √ 中 原创
12 解答题 3 √ 较难 选编
13 解答题 3 √ 较难 选编
15
七、参考答案
第 1课时(18.1 勾股定理)
作业 1(基础过关)
(1) 13 (2)C (3)B 8 2 2 3(4)① ② ③ 6或 2 41
3
作业 2(能力提升)
(1)解:∵四边形 ABCD为矩形,
∴DC=AB=8;∠B=∠C=90°;
由题意得:AF=AD=BC=10,
由勾股定理得:BF2=AF2-AB2 2 2=10 -8 ,∴BF=6,
∴CF=BC-BF=10-6=4;
设 EF=DE=x,EC 2=8-x;在Rt EFC中,由勾股定理得:x2=4 +(8-x)2,
解得:x=5,∴EF=DE=5,∴EC=CD-DE=8-5=3.
(2)解:∵BD 10cm, AD AC BD BC 16cm,
∴BC=6cm,设 AD =x cm,则 AC=(16﹣x)cm,
∴ 在Rt ABC中,AB2+BC2=AC2,
即(10+x)2+62=(16﹣x)2 30 30 160,解得:x= 10 =13,故 AB= cm.13 13
(3)解:经过 10s拉回绳子10 0.7=7m,绳子 CD的长为 17-7=10m,
∴在Rt BCD中,BD CD 2 BC 2 102 82 6m,
∵在Rt ABC中, AB AC 2 BC 2 172 82 15m,
∴AD=15-6=9m
答:游船移动的距离 AD的长是 9m.
作业 3(探究拓展)
解:设OA OB x尺,
由题可知:EC BD 5尺, AC 1尺,
∴EA EC AC 5 1 4尺,OE OA AE x 4 尺,
在Rt OEB中,OE x 4 尺,OB x尺,EB 10尺,
2
由勾股定理得: x2 x 4 102,解得: x 14.5,
答:秋千绳索的长度为14.5尺.
作业 4(综合实践)
本题为实验题,具体评价标准无,体现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主。
16
第 2课时(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作业 1(基础过关)
(1)A (2)D (3)4.8
(4)解:如图,连接 BD,
∵在 Rt△ABD中,AB⊥AD,AB=3,AD=4,
根据勾股定理得,BD=5,
在△BCD中,BC=12,CD=13,BD=5,
∴BC2+BD2=122+52=132=CD2,
∴△BCD为直角三角形,
∴S 四边形 ABCD=S△ABD+S△BCD
1 1
= AB AD+ BC BD
2 2
1 1
= ×3×4+ ×12×5
2 2
=36.
作业 2(能力提升)
(1)A,(2)C,(3)25dm
(4)解:①∵△BCD中,BC=16m,CD=12m,BD=20m,
∴BC2+CD2=162+122=400,BD2=202=400,
∴BC2+CD2=BD2,
∴△BCD是直角三角形,∠BCD=90°;
②过点 A作 AE⊥BD于点 E,∴∠AEB=90°,
∵AB=AD,
∴BE=DE= BD=10m,
在 Rt△ABE中,AB=26m,
∴AE= AB2 BE 2 262 102 24m,
1
∴S ABD BD·AE
1
20 24 240m2 S 1 BCD BC·CD
1
16 12 96m2
2 2 2 2
∴S 阴影=S ABD - S BCD 240 96 144m2.
17
作业 3(探究拓展)
解:①如图 1,展开后连接 AB,则 AB就是在表面上 A到 B的最短距离,
在Rt ABM中,由勾股定理得: AB (9 7)2 122 20(cm);
②如图 2,展开后连接 AB,则 AB就是在表面上 A到 B的最短距离,
在Rt ADB中,由勾股定理得: AB 92 (12 7)2 442(cm);
③如图 3,展开后连接 AB,则 AB就是在表面上 A到 B的最短距离,
在Rt ANB中,由勾股定理得: AB 72 (12 9)2 7 10(cm).
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20cm.
18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选择题
1.B 2.C 3.D 4.D 5.C
二、填空题
6.1.3 7. 5 8. 24 9. 150° 10. 30cm
三、解答题
11.解:连接 AC,
∵AD⊥DC,∴∠ADC=90°,
在 Rt△AD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AC= AD2 CD2 32 42 5,
在△ABC中,∵AC2+BC2=52+122=13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
1 1
∴S 2四边形 ABCD=S△ABC﹣S△ACD 5 12 3 4 =24m ,2 2
∴这块地草坪绿化的价钱=24×150=3600(元).
12.解:∵点 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为 A ,
A D AD, A O AO,
AA 2AD 2 10 20 dm,
在矩形 ABCD中 BAD 90 ,
由勾股定理得, A B AB2 AA 2 482 202 52dm,
∵ AO OB A O OB A B,
光线在纸片上通过的距离为 52dm.
13.解:过 A作 AH⊥MN于 H,如图,
在 Rt△APH中,
1 1
∵∠HPA=30°,∴AH= AP= ×160=80m,
2 2
∵80<100,
∴拖拉机在公路 MN上沿 PN方向行驶时学校会受到影响;
以 A为圆心,100为半径画弧交 MN于 B、C,如图,则 AB=AC=100m,
而 AH⊥BC,∴BH=CH,
在 Rt△ABH中,BH= AB2 AH 2 1002 802 60m,
120
∴BC=2BH=120m,∴ =24s,
5
答:学校受到的影响的时间为 24s.
1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