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单元 运算定律第1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在具体的情境中,我们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并理解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深刻含义,以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基本的数学法则。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体验学习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积极发展对数学学科的正面情感。②着力培养学生具备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初步思维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入理解并准确把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本概念与内涵。难点:有效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一般规律。【教 学 过 程】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思 路 教学环节 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应用 设计意图 目标达成导 入 新 课 创设情境,让课堂更生动 1. 引入谈话,点燃学生热情 在我们的班级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呢?每当提到这个话题,同学们总是热情高涨,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同学说:“我会骑车,我最远骑到过郊外的山脚下。”有的同学则骄傲地说:“我不仅会骑车,还会骑电动车,最远骑到过城市的另一边。” 骑车不仅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它不仅能够锻炼我们的身体,提高我们的体能,还能够让我们享受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这不,今天我们就有一位特别的嘉宾——李叔叔,他是一位热爱骑车的旅行者,现在正通过多媒体向我们展示他骑车旅行的精彩瞬间。 2. 多媒体演示,感受骑车旅行的魅力 随着画面的切换,我们看到了李叔叔骑着自行车穿梭在青山绿水之间的场景。他身穿骑行服,头戴头盔,脚踏自行车,一路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有时,他会在山脚下停下来,欣赏着远处的山峦叠嶂;有时,他又会骑到河边,感受着清澈的河水从脚下流过。 在演示的过程中,我们还听到了李叔叔的讲解。他告诉我们,骑车旅行不仅让他锻炼了身体,还让他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分享骑行的快乐,一起探讨人生的意义。李叔叔还说,骑车旅行让他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让他更加热爱这个美好的世界。 3. 深入探讨,理解骑车旅行的意义 通过多媒体演示,我们感受到了骑车旅行的魅力。那么,骑车旅行到底有哪些意义呢? 首先,骑车旅行是一种锻炼身体的好方法。在骑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踩动脚踏板,这能够锻炼我们的下肢肌肉,提高我们的心肺功能。同时,骑车旅行还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方向感和应变能力,这能够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其次,骑车旅行也是一种放松心情的方式。在骑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繁忙,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这能够让我们暂时忘记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放松和滋养。 最后,骑车旅行还是一种拓宽视野的途径。在骑行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不同的风景和文化,能够结识不同的人群和经历。这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世界,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综上所述,骑车旅行不仅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体验。通过今天的多媒体演示和讨论,我们相信同学们对骑车旅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更加期待能够有机会亲自去体验一番。 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时常会面临各种问题与挑战。这些问题不仅考验着我们的知识水平,更是对我们思维能力的一种锻炼。其中,获取信息、理解问题并寻找解决之道,无疑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我们来谈谈如何获取信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筛选和整合这些信息。在课堂上,老师会提供大量的知识点和案例,这些都是我们获取信息的宝贵资源。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查阅网络资源、与同学讨论等方式,进一步拓宽我们的信息来源。 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一颗敏锐的头脑,善于发现并抓住问题的关键。例如,当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我们应该迅速思考这个问题涉及哪些知识点,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尝试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被错误信息或片面观点所误导。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如何理解问题。理解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在课堂上,当老师提出问题时,我们需要认真倾听并仔细思考。首先,我们要明确问题的具体要求,弄清楚问题涉及的范围和深度。其次,我们要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最后,我们还要考虑问题的背景和情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问题的实质。 在理解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时候,问题可能看似复杂难解,但只要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或许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或方法,如思维导图、案例分析等,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最后,我们来谈谈如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当我们理解了问题的本质和要求后,就可以开始尝试寻找解决之道了。在课堂上,老师通常会引导学生通过列式计算来解决问题。列式计算是一种直观、清晰的解题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问题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在列式计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规则。首先,我们要根据问题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或方法。其次,我们要将问题中的已知条件代入公式或方法中,进行具体的计算过程。最后,我们还要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和修正,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除了列式计算外,我们还可以尝试其他解题方法。例如,对于一些涉及实际应用的问题,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知识来寻找解决方案;对于一些涉及逻辑推理的问题,我们可以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和技巧来进行分析和推断。 总之,在学习过程中,获取信息、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学习 新知 环节 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m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 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 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18页下面的“做一做”第1题环节 2.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com 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5)完成P18做一做第2题环节 三、练习巩固 1.指出下面哪几道题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验算:(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2)用“凑十法”7+9=6+(1+9)(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3)教材练习五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