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计算机网络概述(一)——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发展与功能课时 2课时(90 min)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思政育人目标:能够认识到计算机网络的使用价值,体会计算机网络为生活所带来的便利,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并且能够为促进计算机网络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不同阶段计算机网络的特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教学方法 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文旌课堂APP教学设计 第1节课: 考勤(2 min)→新课预热(10 min)→问题导入(5 min)→传授新知(21 min)→课堂互动(5 min)→评价修正(2 min)第2节课:问题导入(5 min)→传授新知(25min)→课堂互动(10 min)→课堂小结(3 min)→任务布置(2 min)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 min) n 【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n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 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新课预热(10 min) n 【教师】自我介绍,与学生简单互动,介绍课程内容、考核标准等n 【学生】聆听、互动n 【教师】简单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相关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本门课程的作用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纵观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计算机网络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终产生了计算机网络。n 【学生】聆听、记录、理解 通过老师自我介绍,与学生相互熟悉,并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的大致要求问题导入(5 min) n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我们都知道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叫埃尼阿克,它体积庞大,占地面积 170 平方米,重达三十吨,有三十个操作台。鉴于这个基础, 就可想而知,网络不会像现在这样使用方便、分布广泛。那最初时候网络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现在这种地步的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说一说。n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问题n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要讲的知识 通过问题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新知(21 min) n 【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文旌课堂APP扫描二维码播放“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视频,并介绍计算机的发展阶段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的诞生到现在网络的全面普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4个阶段:n 【学生】聆听、思考、操作、记忆n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图例讲解第一代计算机网络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第一代计算机网络也称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是以单机为中心的通信系统,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在结构上有三种形式:(1)计算机与终端直接相连特点:主机负载较重,且一条通信线路只能与一个终端相连,通信线路的利用率较低。(2)终端共享通信线路特点: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多个终端同时通信时,主机无法确定与哪一个终端进行通信,完成通信协议的转换,使主机工作负荷加重。(3)主机前增加CCP或FEP,终端前增加集中器或多路器特点:CCP或FEP专门负责通信控制,而主机专门进行数据处理,实现多个终端共享同一通信线路。缺点:如果主机的负荷较重,会导致系统响应时间过长;而且单机系统的可靠性一般较低,一旦主机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举例:① 目前我国金融系统等领域广泛使用的多用户终端系统就属于计算机终端网络;②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航空公司与IBM公司联合研制的预订飞机票系统。n 【学生】聆听、思考、记忆n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通信子网为中心的网络图例讲解第二代计算机网络2.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网络特点:采用分组交换技术、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主机和终端构成了用户资源子网举例: 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成功地开发了 ARPA网络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Network ),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资源共享为主要目 的的计算机网络。 它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兴起。 这个计算机互联的网络系统是一种分组交换 网。分组交换技术使计算机网络在概念、 结构和网络设计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为后 来的计算机网络要下了基础。 【教师】提出问题,课堂互动思考第一代计算机网络与第二代计算机的区别。早期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主机为中心的星型网,各终端通过电话网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但分组交换网则以由接口信息处理机构成的通信子网为中心,主机和终端都处在网络的边缘,构成了用户资源子网。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问题n 【学生】聆听、思考、记忆n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OSI参考模型讲解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3.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标准化网络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简称OSI模型。OSI模型是一个开放体系结构,它将网络分为7层,并规定每层的功能。OSI参考模型的出现,意味着计算机网络发展到第三代,即标准化网络。特点:(1)网路中各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2)不同节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3)同一节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4)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5)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n 【学生】聆听、思考、记忆n 【教师】结合教材讲解第四代计算机网络4.第四代计算机网络—以下一代Internet为中心的新一代网络第四代计算机网络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出现的,20世纪90年代,微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光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为网络的发展提供了进一步有力的支持。特点:互连、高速、智能与更为广泛的应用n 【学生】聆听、思考、记忆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四个发展阶段 课堂互动(5 min) n 【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 结合的产物。2.当网络发展到了第三代时,由于 的出现使得网络通信更加规范,使不同厂家的设备可以互联。3.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特点包括哪些。n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评价修正(2 min) n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并总结、巩固知识点n 【学生】聆听、思考、记忆 通过形成性检测进行强化矫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