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高考--圆锥曲线的方程(一轮复习)课时十五知识点一 抛物线的焦半径公式,根据抛物线上的点求标准方程,抛物线中的参数范围问题,抛物线中的定值问题典例1、如图,抛物线的焦点为F,点A为抛物线上的一动点,直线AF交抛物线于另一点B,当直线的斜率为1时,线段的中点的横坐标为2.(1)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若过B与轴平行的直线和过F与AB垂直的直线交于点N,求N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随堂练习:如图,已知过点,圆心C在抛物线上运动,若MN为在x轴上截得的弦,设,,当C运动时,是否变化?证明你的结论.求的最大值,并求出取最大值时值及此时方程.典例2、设点,动圆经过点F且和直线相切,记动圆的圆心P的轨迹为曲线E.(1)求曲线E的方程;(2)过点F的直线交曲线E于A,B两点,另一条与直线平行的直线交x轴于点M,交y轴于点N,若是以点N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点M的横坐标.随堂练习: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抛物线上一点到点的距离为.(1)求抛物线的方程及点的坐标;(2)设斜率为的直线过点且与抛物线交于不同的两点、,若且,求斜率的取值范围.知识点二 双曲线定义的理解,根据a、b、c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等轴双曲线,双曲线中的定值问题典例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动点M到点的距离等于点M到直线的距离的倍,记动点M的轨迹为曲线C.(1)求曲线C的方程;(2)已知直线与曲线C交于A,B两点,曲线C上恰有两点P,Q满足,问是否为定值 若为定值,请求出该值;若不为定值,请说明理由.随堂练习: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左 右顶点分别为M,N,点满足(1)求双曲线C的方程;(2)过点P的直线l与双曲线C交于A,B两点,直线OP与直线AN交于点D.设直线MB,MD的斜率分别为,求证:为定值.典例4、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为上的动点,为在动直线()上的投影.当为等边三角形时,其面积为.(1)求的方程;(2)设为原点,过点的直线与相切,且与椭圆交于,两点,直线与交于点.试问:是否存在,使得为的中点?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典例5、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点在双曲线C上,TP垂直x轴于点P,且点P到双曲线C的渐近线的距离为2.(1)求双曲线C的标准方程;(2)已知过点的直线l与双曲线C的右支交于A,B两点,且的外接圆圆心Q在y轴上,求满足条件的所有直线l的方程.随堂练习:已知两定点,满足条件的点P的轨迹是曲线E,直线y=kx-1与曲线E交于A,B两点,(1)求k的取值范围;(2)如果,且曲线E上存在点C,使,求m的值和的面积S.2025高考--圆锥曲线的方程(一轮复习)课时十五答案典例1、答案: (1);(2),,.解:(1)设直线AF的方程为y=kx+b,A(x1,y1),B(x2,y2),则,. ∴,,设M(x0,y0),则x1+x2=2x0,∴x0=pk,∵当k=1时x0=2,∴p=2, 则抛物线的方程为(2)设,,,.由题知不垂直于轴,可设直线由消去得, 故,所以.又直线的斜率为,故直线的斜率为,从而的直线,直线,由解得的纵坐标是,其中,或. 综上,点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是,,.随堂练习:答案: (1)不变(2)最大值为,圆C方程为:解:设,方程为与联立得在抛物线上 ,代入得为定值 不变由可设、,,当且仅当时取等号,即 圆方程为当时,为∠ANx--∠AMx,又同理,时,仍可得典例2、答案:(1) (2)解:(1)由题意,点P到点F的距离等于到直线的距离,所以点P的轨迹是以为焦点,直线为准线的抛物线, ,故曲线E的方程是.(2)显然,直线不与x轴重合,设直线的方程为,与E联立得:设,则 则,,即中点C坐标为,由题意△NAB是以点N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故,过C与垂直的直线,其方程为,令,得,故点N坐标为,又, 故,令,则,由,解得,即,解得 又直线的方程为,令,得到点M横坐标为.随堂练习:答案: (1)抛物线方程为,点的坐标为 (2)解:(1)由抛物线定义可知,得,所以,抛物线方程为,将点的坐标代入抛物线方程得,所以,点的坐标为.(2)直线的方程为,设点、,联立整理得,,可得或,由韦达定理可得,,又,即,所以,,因为,,则,又,令,所以,,由双勾函数的单调性可知,函数在上为减函数,在上为增函数,当时,,同理可知,当时,,又因为或,所以,的取值范围是.典例3、答案:(1) (2)是定值,解:(1)设,由题意得,化简得(2)存在. 设,,联立直线与双曲线方程,有由韦达定理,有 ,法一:注意到上式当时,上式恒成立,即过定点和经检验两点恰在双曲线C上,且不与A,B重合,故为定值,该定值为法二:联立直线与双曲线方程,有……(1)(1)式两边平方,有,即……(2)注意到,是此方程的两个增根,故含有因式,记为代入(2),有 即即 即解得,代回(1)有或经检验直线不过这两点,故上述两点为P,Q,为定值,该定值为随堂练习:答案: (1); (2)证明见解析.解:(1)由题意知,又, 所以,由,可得, 又,所以,故,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2)因为,若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则l与双曲线C仅有一个公共点, 不合题意,故l的斜率存在,设l:, 联立得:,设, 则.因为,故,①又, 所以,②联立①②,解得,于是所以为定值.典例4、答案: (1); (2)存在,,理由见解析.解:(1)设,, 因为为等边三角形时,其面积为,所以,解得,即,由抛物线定义可知,y=t为抛物线的准线,由题意可知,所以, 所以的方程;(2)设,则在动直线上的投影, 当时,,由可得,所以切线的斜率为,设,,线段的中点,由,可得, 所以,整理可得:,即,所以,可得,又因为,所以当时,,此时三点共线,满足为的中点,综上,存在,使得点为的中点恒成立,.典例5、答案: (1) (2)或解:(1)由在双曲线C上,得, 由TP垂直x轴于点P,得,则由到双曲线C的渐近线的距离为2, 得,得,联立和, 解得,, 即双曲线C的标准方程为.(2)由题意,, 当直线无斜率时,直线方程为,则、,则为等腰三角形,若的外接圆的圆心Q在y轴上,则,而,,, 不符合题意(舍);当直线存在斜率时,设直线方程为,联立,得, 即设直线l与双曲线C的右支相交于、,则, 解得,即或;则,, 从而,则线段AB的中点, 且.由题意设, 易知Q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因此,得,即, 连接QP,QA,QM,因此.由勾股定理可得,,又,则,化简得,得(舍去),因此直线l的方程为, 即或.随堂练习:答案:(1);(2),面积为.解:(1)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曲线是以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且,得, 故曲线的方程为;设,由题意建立方程组,消去,得,又直线与双曲线左支交于两点,有,解得,(2),依题意得,整理后得,∴或,但∴, 故直线的方程为,设,由已知,得,∴,又, ∴点,将点的坐标代入曲线的方程,得得,但当时,所得的点在双曲线的右支上,不合题意,∴,点的坐标为,到的距离为,∴的面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