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3)小学信息科技六下教学计划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2023)小学信息科技六下教学计划

资源简介

浙教版(2023)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计划
六 年级 下 册 小学信息科技 学科 20 24 年 2 月 25 日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安排,为提高信息科技学科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以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开展信息科技教育教学活动,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素质教育的大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 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单元整体设计思路来开展教学,注重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与学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紧扣《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学科特点,采取任务驱动方式,以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多尝试,多思考,多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信息科技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科技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该科知识掌握情况现状分析。
从总体上看,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学习与接触,学生对计算机这一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知道了一些关于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由于每学期信息科技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在教学上要努力克服困难,充分利用现在条件,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多途径、多策略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把他们引导到系统地学习上来。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来看,六年级学生以直接兴趣为主,对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他们来说只有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具体方法时,他们的观察才能持久和有效。由于是新教材,六年级学生在五年级的学习中还没接触过生活中常见的控制系统,对于过程与控制的三个典型环节也不曾了解学习过,所以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会给六年级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教材知识体系结构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体现《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控制”模块内容要求的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内容以及跨学科主题“小型系统模拟”中的子主题“小型扩音系统”,强调以项目化的方式开展学习。 本册从内容上来分可分为三单元,第一单元共有4课,从五下的“控制系统”过渡到“自动控制系统”,引出计算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分析自动控制系统 不同形态,通过引入传感器形成反馈,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第二单元共有6课,本单元在第一单元了解控制系统形态,以及用反馈实现过程与控制优化的基础上,学习如何通过数据运算实现控制系统的复杂控制。 第三单元共有5课,本单元学生将借助已有知识,更好地理解信息科技中过程与控制的原理。这对于理解生活中广泛存在的过程与控制系统至关重要,也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和认知信息科技对生活的影响与价值。 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控制系统中的反馈 第1课自动控制系统常见的自动控制系统以及计算机在其中的作用。第2课控制的形态控制的常见形态以及不同控制形态的区别。第3课反馈与控制反馈的含义反馈的含义以及反馈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第4课反馈的实现反馈的实现过程、对传感器的认识、输入量和输出量的比较。
单元目标:发现生活中的过程与控制场景,认识自动控制系统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了解常见的控制形态,理解反馈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分析控制系统中反馈的实现过程。 第二单元:控制系统中的运算 第5课控制系统中的数据控制系统中数据的类型、控制系统中数据的作用。第6课连续量与开关量控制系统中的连续量、控制系统中的开关量。第7课开光量的生成认识阈值、开关量的生成。第8课开关量的与运算控制系统中的逻辑运算、开关量的与运算。第9课开光量的或运算开关量的或运算、开关量的非运算。第10课开关量与控制小型开关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单元目标:通过分析具体控制系统,知道控制系统数据类型和作用,了解系统的输入、输出可以是连续量或开关量,了解连续量可以经由阈值判断形成开关量,掌握开关量的简单逻辑运算。 第三单元:扩音系统 第11课身边的扩音系统认识扩音系统的组成并搭建简易扩音系统。第12课计算机控制的扩音系统分析计算机控制在扩音系统中的作用,验证扩音系统自动控制的算法实现。第13课扩音系统的控制分析反馈在扩音系统中的作用,自动调节扩音系统的搭建。第14课扩音系统的优化了解扩音系统的广泛使用,分析扩音系统的发展方向。第15课控制系统的安全分析控制系统的安全问题,分析控制系统安全问题的防范方法。
单元目标:了解扩音系统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发展趋势,掌握简单扩音系统的实现。理解计算机可用于实现过程与控制,通过编程等手段来验证过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通过真是案例了解控制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原因,认识自主可控技术对控制系统安全的影响,提升安全意识。
四、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身边的真实案例,了解常见的自动控制系统,理解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手段,以及掌握各种类型的控制形态。 2.通过分析具体过程与控制系统的实例,了解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可以是开关量或连续量,了解连续量可以经由阈值判断形成开关量,掌握开关量的简单逻辑运算。 3.通过分析典型应用场景,了解计算机可用于实现过程与控制,能在实验系统中通过编程等手段验证过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4.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理解过程与控制系统中存在安全问题,知道自主可控的系统在解决安全问题时起到的重要作用。 5.能够让学生在控制系统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关注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 1.通过体验和分析,认识不同自动控制系统,理解反馈在系统中的作用。 2.了解系统的输入、输出可以是连续量或开关量,了解连续量可以经由阈值判断形成开关量,掌握开关量的简单逻辑运算。 3.了解扩音系统的作用,以及扩音系统自动控制的过程,具有自主可控意识和安全。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1.教师多钻研教材,课前认真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益。 2.精讲多练,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多讨论,变换课堂模式,让学生真正投入到课堂当中,真正掌握计算机知识。 3.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在线资源来丰富自己的学习,通过查找相关教程、视频或网站,以便更深入地学习。 4.创设情境,反复练习,及时进行巩固,使学生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去。 5.加强困难学生的辅导,课堂中尽量使用层次教学,多给困难学生思考的空间,沟通思想,切实解决潜能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6.开展多维度教学评价,利用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相结合,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学习兴趣,促进他们逐步提升信息核心素养。 7.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自学本事、创新本事的培养,有意识地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教学进度
周次 起讫时间 教 学 内 容 计 划 课时数 备 注
1 2.26-3.1 始业教育,五下知识梳理 1
2 3.4-3.8 第1课 自动控制系统 1
3 3.11-3.15 第2课 控制的形态 1
4 3.18-3.22 第3课 反馈与控制 1
5 3.25-3.29 第4课 反馈的实现 1
6 4.1-4.5 第5课 控制系统中的数据 1 清明放假
7 4.8-4.12 第6课 连续量与开关量 1
8 4.15-4.19 第7课 开关量的生成 1
9 4.22-4.26 第8课 开关量的与运算 1
10 4.29-5.3 第9课 开关量的或运算 1 五一放假
11 5.6-5.12 第10课 开关量与控制 1
12 5.13-5.19 第11课 身边的扩音系统 1
13 5.20-5.26 第12课 计算机控制的扩音系统 1
14 5.27-6.2 第13课 扩音系统的优化 1
15 6.3-6.9 第14课 扩音系统的畅想 1
16 6.10-6.16 第15课 扩音系统的安全 1 端午放假
17 6.17-6.23 复习与知识点回顾 1
18 6.24-6.28 期末测试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