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3)小学信息科技五上教学计划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2023)小学信息科技五上教学计划

资源简介

浙江省义务教育教科书 小学信息科技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信息科技教研组
浙教版(2023)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计划
五 年级 上 册 小学信息科技 学科 20 24年8 月 30 日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安排,为提高信息科技学科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以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开展信息科技教育教学活动,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素质教育的大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 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单元整体设计思路来开展教学,注重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与学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紧扣《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学科特点,采取任务驱动方式,以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多尝试,多思考,多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信息科技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科技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班级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5个班教学工作,从总体上看,经过两年的学习与接触,学生对计算机这一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知道了一些关于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掌握鼠标的使用,已经具备了初步的信息获取能力和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会用计算机画图、制作电子板报和演示文稿、对声音和视频也有了一定了解。从网络知识体 系的角度来看,学生已经学习了网络浏览、资源下载和学习社区等方面的应用。五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统一,除少数新转学生外,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小部分同学操作能力较强。由于每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在教学上要努力克服困难,充分利用现在条件,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多途径、多策略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把他们引导到系统地学习上来。
三、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教材知识体系结构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身边的算法,体会“算法是指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时的方法及其步骤”这一内涵,学习算法的常用描述方式、算法的特征、算法的控制结构,最后能用算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算法与算法表示 第1课身边的算法认识算法的概念,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算法。第2课自然语言描述算法认识算法的描述方法,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第3课流程图描述算法认识流程图符号与含义,用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第4课算法中的数据认识算法中数据的输入、输出,认识变量,用变量表示算法中的数据的方法。第5课算法的特征了解,认识算法的三个基本特征。
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认识算法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知道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需要用到算法。能够用自然语言或者流程图来描述解决简单问题的算法;能够识别简单情境中的数据,并用合适的符号来表示;能够尝试根据算法的特征来评估一个算法的有效性。 第二单元:算法的控制结构 第6课顺序结构认识顺序结构、用流程图表示顺序结构、数出算法的执行步数。第7课分支结构认识分支结构、用流程图表示分支结构、验证分支结构。第8课双分支结构认识双分支结构、用流程图表示双分支结构、验证双分支结构。第9课体验算法控制用算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分析问题、设计算法、验证算法。
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用流程图等方式描述算法的顺序、分支等基本控制结构,能正确描述问题求解的算法;能根据学习案例分析解决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算法时间效率的高低,能利用流程图、程序代码对设计的算法进行验证,对算法的价值和局限有一定的认识。 第三单元:用算法解决问题 第10课问题的分解认识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界定问题、分解问题、确定关键问题。第11课问题的抽象认识抽象,解决问题时实景地图的抽象、规则抽象、数据抽象。第12课模型的建立生活中的模型、建立模型、利用模型。第13课算法的设计确定输入输出,设计计算过程,算法的描述。第14课算法的验证根据算法特征验证,用数据验证算法,用计算机程序验证算法。第15课算法的应用认识算法在生活中应用的不同方式。
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在熟悉的情境中用算法解决问题,理解计算系统的输入、计算、输出三个环节,并根据问题的分解确定算法;能够发现学习生活中的解决问题所蕴含的算法逻辑,意识到设计有效的算法可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关注算法优劣,会标胶不同算法的执行步数。能利用算法特征、流程图、计算机程序进行验证;能利用算法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问题。
四、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其步骤,了解算法的基本特征; 2.能够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算法。 3.知道算法控制结构的基本结构。 4.知道用算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5.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采用多种算法来解决,而不同算法具有不同的效率。 教学难点: 1. 能够用流程图和自然语言描述算法,认识到不同算法效率不同; 2. 了解算法基本结构的灵活组合可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3. 能初步形成用算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1.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主要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每节课都根据教学内容来设置例子,如有关的生活实例或优秀的学生作品等,通过学习可以轻松完整地掌握新知识和把示例作品做出来,并在操作过程中可以不知不觉地学习一些操作技术与技巧。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掌握操作的技巧。 3.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并把评价作为促进教与学的一种手段融入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老师,进而喜欢学习。 4.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我将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
六、教学进度
周次 起讫时间 教 学 内 容 计 划 课时数 备 注
1 9.2-9.6 第1课:身边的算法 1
2 9.9-9.13 第2课:自然语言描述描述算法 1
3 9.16-9.20 第3课:流程图描述算法 1
4 9.23-9.27 第4课:算法中的数据 1
5 9.30-10.4 国庆放假
6 10.7-10.11 第5课:算法的特征 1
7 10.14-10.18 第一单元复习 1
8 10.21-10.25 第6课:顺序结构 1
9 10.28-11.1 第7课:分支结构 1
10 11.4-11.8 第8课:双分支结构 1
11 11.11-11.15 第9课:体验算法控制 1
12 11.18-11.22 第二单元复习 1
13 11.25-11.29 第10课:问题的分解 1
14 12.2-12.6 第11课:问题的抽象 1
15 12.9-12.13 第12课:模型的建立 1
16 12.16-12.20 第13课:算法的设计 1
17 12.23-12.27 第14课:算法的验证 1
18 12.30-1.3 第15课:算法的应用 1
19 1.6-1.10 期末复习 1
20 1.13-1.17 期末考核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