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义务教育教科书 小学信息科技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信息科技教研组浙教版(2023)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计划五 年级 下 册 小学信息科技 学科 20 24 年 2 月 25 日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安排,为提高信息科技学科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以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开展信息科技教育教学活动,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素质教育的大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 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单元整体设计思路来开展教学,注重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与学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紧扣《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学科特点,采取任务驱动方式,以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多尝试,多思考,多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信息科技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科技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二、学生该科知识掌握情况现状分析。经过五年级上册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学生对算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利用自然语言、流程图等方式描述简单的算法问题,对于算法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外,通过利用算法解决生活问题的案例学习,学生初步形成了用算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为本学期学习分析控制系统以及系统中的计算打下了基础。 五年级的学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总体而言,学生自觉性比较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较强。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自我主张、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开始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义务,出现了意识较强的学习动机,对他们学习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优势: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丰富多彩的形象知识比较感兴趣,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比较浓,热情比较高。所以,教学中要抓住这点优势,让学生学得开心,寓教于乐。 劣势:每周一节信息技术课进行练习的时间不多,平时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不多,学生的电脑操作技能基础较弱,需加强技能训练。三、教学目标。教材知识体系结构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体现《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控制”模块内容要求的第一条:“通过体验和认识身边的过程与控制,了解过程与控制可以抽象为包含输入、计算和输出单个典型环节的系统”;第二条:“通过观察身边的真实案例,了解一大大的系统可以分解为几个小的系统,一个系统也可以划分出功能相对独立的多个模块”;这也是课程标准“过程与控制”模块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实践应用。 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系统 第1课身边的系统认识身边的系统、系统的整体性与目的性、系统的普遍性与多样性。第2课系统的构成系统与仔细懂、认识模块。第3课观察系统反馈的含义观察身边的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认识系统的普遍性与多样性、整体性与目的性以及层次性等特征,能初步以系统的观点观察身边的世界,发现大系统由小系统构成,发现身边常见系统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运用系统与模块的思想将问题分解成更小的子问题;了解自主可控的系统在解决安全问题时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控制系统 第4课生活中的控制系统认识控制系统、以及控制系统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第5课控制系统的三个环节输入、计算和输出。第6课控制系统的输入各种各样的输入、控制系统中的输入类型分析。第7课控制系统的输出各种各样的输出、控制系统中的输出结果分析。第8课体验控制系统人工控制与自动控制、恒温槽实验。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嫩认识控制系统的重要作用,能发现有些系统存在输入、计算、输出单个环节,通过获得输入数据,经过计算,产生输出,从而实现系统的优化与控制;能对生活实例进行分析,并抽象出输入、计算和输出三个典型环节,意识到控制系统对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并能在实验中关注自主可控技术的应用。 第三单元:扩音系统 第9课控制系统中的计算控制系统中的计算、控制系统中计算的类型。第10课计算机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优势。第11课查表计算认识查表计算、用查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程序体验查表计算。。第12课条件计算生活中的条件计算、运用条件计算实现过程控制。第13课循环结构(一)认识循环结构、用流程图描述循环结构的算法。第14课循环结构(二)认识计次循环、认识条件循环。第15课恒温箱实验设计恒温箱的硬件机构、设计恒温箱的控制算法、调试验证与改进优化。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意识到过程控制的核心是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能说出常见的计算类型,能综合运用顺序、分支和循环三种控制结构设计算法,能运用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意识到自主可控系统在解决安全问题时的重要性。四、本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通过对身边系统的认识、分析和讨论,知道什么是系统,了解系统的基本特征,知道一个大系统可以分解成多个子系统或模块,系统与子系统具有层次性关系。 2.通过对具体和典型自主可控系统案例的认识和了解,体会自主可控系统对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 3.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理解控制系统的概念,能够分析控制系统的基本环节,知道生活中处处存在控制系统。 4.知道计算机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5.知道计算是过程控制的核心环节,了解查表计算和条件计算以及循环结构及其不同的形式。 6.能设计简单算法解决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计算问题。 教学难点: 1. 知道什么是系统,了解系统的基本特征,知道一个大系统可以分解成多个子系统或模块,系统与子系统具有层次性关系。 2.知道控制系统可以抽象出输入、计算、输出三个典型环节,了解人工控制与自动控制。 3. 知道计算是过程控制的核心环节,了解查表计算和条件计算以及循环结构及其不同的形式。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建议1.教师多钻研教材,课前认真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益。 2.精讲多练,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多讨论,变换课堂模式,让学生真正投入到课堂当中,真正掌握计算机知识。 3.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在线资源来丰富自己的学习,通过查找相关教程、视频或网站,以便更深入地学习。 4.创设情境,反复练习,及时进行巩固,使学生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去。 5.加强困难学生的辅导,课堂中尽量使用层次教学,多给困难学生思考的空间,沟通思想,切实解决潜能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6.开展多维度教学评价,利用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相结合,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学习兴趣,促进他们逐步提升信息核心素养。 7.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自学本事、创新本事的培养,有意识地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六、教学进度周次 起讫时间 教 学 内 容 计 划 课时数 备 注1 2.26-3.1 第1课 身边的系统 12 3.4-3.8 1 实践中心3 3.11-3.15 第2课 系统的构成 14 3.18-3.22 第3课 观察系统 15 3.25-3.29 第4课 生活中的系统 16 4.1-4.5 第5课 控制系统中的三个环节 1 清明放假7 4.8-4.12 第6课 控制系统的输入 18 4.15-4.19 第7课 控制系统的输出 19 4.22-4.26 第8课 体验控制系统 110 4.29-5.3 第9课 控制系统中的计算 1 五一放假11 5.6-5.12 第10课 计算机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112 5.13-5.19 第11课 查表计算 113 5.20-5.26 第12课 条件计算 114 5.27-6.2 第13课 循环结构(一) 115 6.3-6.9 第14课 循环结构(二) 116 6.10-6.16 第15课 恒温箱实验 1 端午放假17 6.17-6.23 复习与知识点回顾 118 6.24-6.28 期末测试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