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单元 圆第1课时 圆的认识(一)(1)【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并会画圆,理解并掌握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2.经历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过程,在活动的过程中理解圆这个图形。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探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的合理性,体会圆的美,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1.经历画圆的过程,能在观察与画圆的过程中感受圆的特征。2.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难点:1.能运用圆的特征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能运用圆规熟练准确地画圆。【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生活中哪些地方可看到圆形?将圆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图形相比,你发现了什么不同?(学生举手发言。)讨论:书中的三幅主题图,哪种方式较公平?(1)(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在干什么?你对他们这种玩法有什么想法吗?从公平性上考虑可知:大家站成-条直线时,由于每个人离目标的距离不一样,导致此游戏不公平。(2)(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二幅图)如果大家是这样站的,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可知:大家站成正方形时,由于不是所有人离目标的距离都一样,导致此游戏不公平。(3)为了使游戏公平,你们能不能帮他们设计出一个方案 (学生思考)学生想到圆后,出示第三幅图,提问: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了呢?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二、探究新知1.画圆的方法。师:你能想什么办法画一个圆?画圆有哪些方法?画一个圆必备条件是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操作,派代表汇报。)预设1:手指画圆(以拇指为固定点,食指与拇指间的距离不变,将纸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圈)。预设2:用一个圆的东西放在纸上,围着这个圆东西转一圈,就形成一个圆。预设3:我用绳子画圆,以绳子的一端为固定点,用笔将绳子拉直,绕这个点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预设4:我知道一种画圆的工具叫圆规。师向学生介绍圆规的结构和用途,演示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同时强调:画圆时固定点(圆规针尖)不能动,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不能变,画出的曲线要首尾相连。2.圆的各部分名称。课件一边演示,教师一边讲解:用圆规画圆时,圆中心(圆规针尖)的一点就是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O到圆上任意一点A的距离OA就是圆的半径,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O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BC叫圆的直径,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3.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师:请同学们在刚才画的圆中标出O、r、d,并多画几条,思考同一个圆中,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吗?直径呢?预设:在同圆或等圆中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4.想一想,画一画,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师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确定圆的位置。三、巩固运用1.完成教材第3页第1题。学生运用半径相等的原理解释现象,然后全班交流答案。2.完成教材第3页第2题。先说说画圆的步骤,再画圆。3.完成教材第3页第3、5题。(1)提问: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1.画一个半径为2.5厘米的圆,并标上O、r、d。2.完成《新领程》或《学练优》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圆的认识(一)(1)圆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圆的位置由圆心决定,圆的大小由半径决定。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长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即d=2r,r=d。【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学生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内容,也实现了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1.在课堂上教师讲的内容过多,而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略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更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2.在教学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时,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折一折所画的圆,深人地感知,然后再出示课件讲解。3.教学用圆规画圆的环节时,教学还不够细致,有的学生没有掌握画圆的方法,未理解半径的长度也就是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以及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等知识点。4.在讨论“套圈游戏的设计方案、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的”这部分教学中圆的特征渗透得还不够充分,练习时要注意使学生深度理解“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这一知识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