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3单元 观察物体第3课时 天安门广场【教学内容】课本第36~38页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比较一些照片,能够识别和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通过观察连续拍摄到的一组照片,能够判断照片拍摄的前后顺序。2.经历观察、想象、判断与推理的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包括空间想象力、空间推理能力等。3.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感受数学的价值。【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辨认照片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难点:能区分一组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师:同学们,你去过北京吗?你知道图片展示的是北京的什么建筑吗?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的主题图:师:这是哪儿?哪位同学去过天安门广场?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天安门广场。师: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面积约有44公顷。广场西面是人民大会堂,东面是国家博物馆,在广场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南面是毛主席纪念堂,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遗体安放于此。天安门广场这么雄伟壮观,你们想不想去参观呀?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参观天安门广场吧! (板书:天安门广场)二、探究新知1.活动一。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大小等知识,看课件中天安门广场的照片,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张图上还有①②③④这四个数字呢 假如你站在这四个位置,看到的天安门广场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呢?师:淘气在这四个位置拍了四张照片。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中间两幅图:师:这两幅图分别是从天安门广场的哪个位置拍摄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辨认。(1).先让学生思考,再与同伴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教师适当引导:先想一想,站在各个位置,都能看到建筑物的哪个面,再对照图比对着判断。(2).学生反馈汇报:学生汇报每幅图各是从哪个位置拍摄的,并说出判断的依据和方法。(3).评价学生的回答,学生互评或教师评。2.活动二。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下面两幅图:师:请同学们看一看,上面哪幅图是从位置②拍摄的?师:你有什么好办法?提出要求:先仔细看图,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看法,再回答。预设1:我用模型在桌子上模拟了一下,应该是第一幅图。预设2:从②号位置和③号位置都能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前面和左面,而从②号位置看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左面要比③号位置看得更多些,两个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远。而③号位置看到纪念碑的前面多些,看到的两个建筑物的距离会比较小。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分析得也很有道理,说明大家都动脑筋了,第一幅图就是从②号位置拍摄的。3.活动三。师:想想,从位置③拍摄,可以拍到什么?拍不到什么?学生合作交流,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选派代表在班上说一说。预设1:从位置③能拍摄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前面和左面。预设2:能拍摄到左边的那排路灯。预设3:拍摄不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右边的建筑物。预设4:拍摄不到右边的那排路灯。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发现,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说明观察角度对观察的效果影响非常大。4.活动四。完成教材第37 页“试一试”。淘气乘船游览,游船从A点处出发。(1).淘气能看到岸上的哪些景物?(2).判断拍摄顺序。①.学生根据想象填一填。②.以小组为单位用物品代替岸上的建筑物摆一摆。③.看看三个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与自己填写的是否一致。(3).学生反馈汇报。三、巩固运用1.完成课本第37 页“练一练”第1题。可以让学生在教室模拟一下,感受站在A,B和C点看到的范围的不同。2.完成课本第37 页“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把题目意思看明白,再和同伴讨论交流。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天安门广场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物体的形状也不同。同一个景物在不同的位置拍摄出来的画面也不同。【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学习观察点所处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形状也会不同这一知识点。教学中,我以学生对天安门广场的了解情况为话题,通过谈话导人新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分步呈现教材中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观察交流、思考讨论。通过大家的分组讨论交流,相互提高,弥补不足,同时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理解不够透彻的学生还用模型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在巩固练习时,发现有些学生对观察点较近时,拍摄照片的细微差别分辨不清,出现判断错误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做这方面的练习以巩固新知。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