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数学第一单元 第6课 探讨加速度的变化及其减速问题的解决方案第六部分 实践环节:跳绳基础技能训练课题 跳绳(1) 课型 新授课教材分析 《跳绳(1)》构成了北京师范大学一年级下学期教材第六单元的收尾课程。本节课上,同学们将通过他们已经熟悉的跳绳运动,学习和熟练运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借位减法运算技巧。学情分析 学生们掌握了竖式运算的技能,遵循“位值对齐,逐级而上”的法则进行计算,并且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计算与估算能力。学生们理解了在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运算时的借位方法,这些基础技能为他们在此课程中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鉴于每位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经验不同,他们在面对各种问题时可能会采用不同的解题策略。教学策略 1. 课程设计能够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规划。2. 教学活动应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为起点开展。教学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课本的第78和79页。教学目标 要点:借助特定场景的反复训练,精准掌握两位数减法中的借位技巧,以提高计算的精确性。实践运用:将生活实例转化为验证数学原理的机会,感受数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增强解决基础问题的能力。体会收获:在解决问题中领略学习带来的乐趣,加深对数学的兴趣与热爱。教学重点 在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运算时,需要熟练运用进位方法。教学难点 学会"以一敌众"的技巧,同时熟练掌握在减法计算中进行尾数截断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环节 导学案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教师:(切换至第78页)各位同学,小东、小红和小亮的跳绳竞赛已经告一段落,我已经将他们的表现数据化为了一个图表。请大家集中注意力观察这个图表,并讨论你们从中能提取的数学知识点。学生1:小红实现了40次的跳绳记录,小亮完成了28次,而小东则是32次。学生2:通过图表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小红的跳绳成绩高居榜首,而小东的成绩则略低一些。......教师:你们都观察得很仔细,接下来,我们来深入研究跳绳中的数学问题。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在执行两位数的减法时,需要进行借位。设问:小明的跳跃次数比小华多多少?老师问: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什么信息?学生答:我们需要知道小明和小华各自跳了多少次。根据图表,小明跳了50次,小华跳了35次。老师问:你能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吗?学生答:要找出小明比小华多跳的次数,我们可以用减法计算,表达式为:50 35。老师引导: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学生展示了计算步骤。方法一:使用算盘。学生解释:首先在算盘上拨到50,个位上的0不够减5,需要向十位借1个单位。十位减1个珠子,个位加上10个珠子。个位上的10珠减去5珠,剩下5珠;十位原本有4珠,借出1后剩下3珠,个位和十位的珠子加起来是15。方法二:使用竖式。老师问:在做竖式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学生答:对齐相同的位数,从个位开始减,如果个位不够,就从十位借1。老师问:竖式计算具体如何操作?学生答:从个位开始,0减5不够,从十位借1当作10,10减5等于5,写在个位上;十位5减1剩4,4减0等于4,写在十位上。所以,50 35 = 15。当遇到非整十的两位数减法时,同样需要借位。设问:小华的跳跃次数比小丽少多少?老师问: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答:我们可以用减法,列出算式:37 32。学生尝试独立解决,老师巡视并提供帮助。学生分享并讨论他们的解决方案。老师问:在这些计算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学生答:我最喜欢竖式计算的方法。老师问:在进行竖式计算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三、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程的互动环节中,你有哪些体会和想法?学生1:我学会了减法中如何恰当处理借位技巧。学生2:做竖式减法时,要确保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精确无误。四、教学板书 交互式绳结 (1)五、教学反思 教育亮点: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借助实践操作,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数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还掌握了如何有效地表达个人见解。待提升点:1. 讨论数学计算时的指导不够明晰,导致讨论成效不足;2. 学生展示手写计算步骤的时长有限;3. 缺少有效的评估与激励机制。优化措施:1. 制定明确的指导原则,以增强学生在探讨数学运算时的参与度和效果;2. 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展示手写计算过程,以增强他们对计算方法的掌握;3.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立即给予积极的评价,以增强其自信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