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巩固与提高。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计算起铺垫的作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但是容易笔算化,喜欢用笔算的思路进行口算。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使学生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理解口算算理,强化口算的多种计算方法,形成口算技能,并通过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迁移类推来学习两数位加两位数的口算。在练习中逐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从而将估算当作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策略,培养学生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二、数字化与学科融合分析本节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计算能力,为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教材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设计出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辅助学生学习。利用希沃软件中的图片、视频、倒计时、投屏助手等教学工具,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数学。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主要突出如下特点:1、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教材例题进行合理的情境再现,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根据多媒体展现的情景图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弥补接受学习的不足之处,突出“自主”学习的优点。2、通过信息技术与教材整合让教材立体化特色更为突出,将简单的数学练习变为闯关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校配备了多媒体课教设备,为实现师生高效互动交流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三、信息技术资源教具准备:多媒体、小红花贴纸。教学资源:卡通人物图案、“冰墩墩”介绍视频、例题情景图。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估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和是几十多。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加深对口算算理的理解,体会算法多样化,发展数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加法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准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六、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七、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回顾方法。谈话:你们都喜欢哪些卡通人物?预设:白雪公主、奥特曼、喜羊羊、冰墩墩、雪融融……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位,想知道是谁吗?如果你们能完成他带来的数学题,他才愿意和大家见面。【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卡通人物的特点,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角色。】出示口算题:36+20= 48+9= 47+30= 63+5=40+35= 7+28= 63+20= 5+55=教师提出要求:开小火车回答,对于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要求学生汇报口算思路。回答正确的同学奖励小红花贴纸。【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回忆、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为知识的迁移作好铺垫。加上贴纸的奖励,更加调动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出示“冰墩墩”,播放介绍它的名称及北京冬季奥运会的视频。【设计意困:通过了解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冰墩墩,让学生了解时事,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 看这三个小朋友跳得多起劲儿啊!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出示:教材第59页例1情景图)生1:我知道了跳绳的三个小朋友跳得不一样多。生2:我知道小华跳得最少,小军跳得最多。生3:我知道小红比小华多跳了23下。生4:我知道小军比小华多跳了28下。总结数学信息,教师提问:小朋友们都很善于观察和提取信息,哪位同学可以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呢?生1:小红跳了多少下 生2:小军跳了多少下?师:大家都在认真思考,值得表扬,小红花贴纸送给你们。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看谁最聪明能想出好办法来解决问题。(出示并板书:(1)小红跳了多少下?(2)小军跳了多少下?)【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跳绳比赛的场景,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师:小红跳了多少下 该怎样列式呢 为什么 生:因为小红比小华多跳23下,就是求比45多23的数。所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45+23。(板书:45+23)师:那小军跳了多少下 该怎样列式呢 为什么 生:因为小军比小华多跳28下,就是求比45多28的数。所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45+28。(板书:45+28)师:我们已经学习过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今天一起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思考,列出相应的算式,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新课教学中。】2、探究算法(1)探究45+23的算法师:你能口算出45+23的得数吗 和小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先算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40+20=60;再算个位数加个位数相加,5+3=8。最后把两次相加的结果合起来60+8=68。(展示算法1)师:你的表达既清晰又完整,为你点赞!像把45分成40和5,23分成20和3用的就是拆数法,你是拆了两个加数。我们要学会用之前的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今天的问题,转化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能帮助我们解决不少的难题!我们今天把两位数加两位数变成了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用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它们的和加起来。谁还有其他的算法吗?(板书:方法一:拆两个加数。)生2:把45分成整十数40和5,先算40+23=63,再算63+5=68。(展示算法2)师:你用的是拆一个加数的方法,不错,你是一个爱动脑的好孩子!先用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上一位数,两步就把问题解决了。只需要两步就可以把计算计算出来,比第一种方法少一步。(板书:方法二:拆一个加数)师:拆一个加数除了拆45,还可以拆23吗?生3:可以,把23分成整十数20和3,先算45+20=65,再算65+3=68。(展示算法3)师:你的反应真快,大家用掌声表示肯定。同样的要先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板书:方法三:拆一个加数。23拆成20和3,45+20=65,65+3=68)引导学生此较上述算法,并说说每种算法的思考过程。提出问题:哪两种算法的过程简便一些?再次引导:比较算法2和算法3,你觉得哪种算法更流畅?(算法3更流畅)指出:我们在口算时,可以根据两个加数出现的次序,把第二个加数拆成几十和几,用第一个加数先加几十再加个位上的数。(板书:先加几十再加几)【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45+23的解法,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总结,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加深对口算算理的理解,体会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感。(2)探究45+28的算法师:你能用这样的方法算一算,并说一说45+28的口算过程吗?生1:先算40+20=60,再算5+8=13,最后算60+13=73。(板书:方法一:拆两个加数)(出示算法1)生2:先算28+40=68,再算68+5=73。(出示算法2)生3:先算45+20=65,再算65+8=73。(板书:方法二:拆一个加数)(出示算法3)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最简便的方式进行计算。师:口算时,我们先用第一个加数加整十数,也就是45加20等于65;再加上个位上的数,也就是65加8等于73。(板书:28拆成20和8。先算45+20=65,再算65+8=73)师:比较上面两道题在口算时有什么相同 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看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生1:第一题在计算时,没有进位。第二题是进位加法,在计算时,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师:你的眼睛真会观察,个位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板书:个位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生2:这两道题在口算时,都可以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最后再相加。师:你是个爱动脑的孩子,你总结了两道题目算法的共同点。生3:这两道题在口算时,都可以先把其中一个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相加,然后让另一个数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师:你的逻辑特别清晰,请同学们用掌声鼓励。【设计意图:学生已有计算这方面的经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并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探索交流,鼓励算法多样化,在交流中促使学生优化算法】(三)练习提升师:学会方法很重要,但要通过多练习才能使学过的知识更牢固。接下来我们进行大闯关,帮助小兔子吃到胡萝卜。1、“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题目,利用倒计时工具,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口算,并在书上填写得数,组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口算过程中进位的处理方法。利用希沃白板中的手机投屏功能将学生的书本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前两题的口算就是第三题的口算过程,也就是说,口算第三题时可以按前两题口算的过程来算。2、“想想做做”第2題学生口算出得数后,让学生说说各是怎样算的。比较每组两道算式和得数,你有什么发现?提问:每组两道题十位上的数相同,为什么第二题得数的十位上数都比第一题多1?指出: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如果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需要进位时,得数的十位上就比两个加数十位上数相加的和多1。学生完成后,出示答案,学生共同订正。3、“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先说说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每道题的得数。指出:口算时,可以先看个位上的数相加要不要进位。如果不进位,得数十位上的数等于两个加数十位上教的和;如果进位,得数十位上的数比两个加数十位上数相加的和大1。学生完成后,出示答案,学生共同订正。【设计意图:本题与其他题目的区别在于,让学生先估算和是几十多,再进行口算。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明白估算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策略,为学习三位数加、减两三位数验算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4、“想想做做”第4题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男生人数加女生人数等于全班的总人数。比较一、二、三年级的总人数,说出哪个年级的喜欢集邮的人数最多。学生完成后,出示答案,学生共同订正。5、“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题日的情境四,让学生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谈话: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交流,口头列式,算出得数。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是怎样列式解答的,又是怎样口算出得数的。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兔子成功吃到胡萝卜啦,感谢同学们的帮助。【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练习,体会口算过程中处理进位问题的技巧,有利于学生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有很多收获,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设计意图:课末总结所学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五)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1)小红跳了多少下? (2)小军跳了多少下?不进位加 45+23=68(下) 进位加 45+28=73(下)方法一:拆两个加数 方法一:拆两个加数方法二:拆一个加数 方法二:拆一个加数23拆成20和3 28拆成20和8先算45+20=65 先算45+20=65再算65+3=68 再算65+8=73先加几十,再加几。 个位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答:小红跳了68下。 答:小军跳了73下。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有20以内的口算和笔算两位数加法的基础,加、减法口算中,一年级教学的一位数加、减一位数都是基础性的口算,所以本节课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时的引导和总结。学生对于算理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在学生充分自主口算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分析各种算法,找到这些算法之间的共同点,都是把两位数加两位数转化成整十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可以分解成几道连贯的基本口算进行,尊重学生算法的多样化,引导学生比较方法,利用“先加几十再加几”的方法进行计算,这种方法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有所提高,写题效率有所提升。本课有大量的练习题,但是具体的分解和转化有区别,计算过程及每一步的计算内容不同。尤其是在有进位的加分算式中,学生仍然有忘记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情况,计算能力还有进步空间。这节课利用希沃白板进行授课,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在授课时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在练习时以让小白兔吃到胡萝卜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比较并发现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