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实例的探究,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意义。在合作探究中掌握求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2.经历倒数意义的概括过程,提高观察、比较、概括和归纳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合作探究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理解倒数的意义及“互为”的含义。2.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我们知道语言文字中有些词是可以倒过来念的,比如说:牙刷—刷牙、黑暗—暗黑,同学们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字吗?学生举手回答。师:中国文字文化博大精深,除了词语能倒着念,我们的字还能倒着写呢,比如:吴—吞 学生举例:杏—呆。 师:数学中有没有这种情况呢? 你能把倒过来写吗? 板书:—() —() 2—() 师:你能根据分子、分母的位置关系给这几组数取个名字吗? 学生回答:倒数。 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二、教学倒数的意义.(1)出示:× × 6× ×5 × × 3× × 教师:“上面的两组题有什么不同?”(第一组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积 都不是1, 第二组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积都是1.) 教师:“像第二组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教师举例说明什么叫做“互为倒数”. 和互为倒数,就是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教师:“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第二组其它3个算式中两个数的关系.说的时候,注意让学生说出“互为倒数”,同时,让学生明确谁是谁的倒数. 教师:“谁还能举出几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例子?”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并让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来检验是不是正确.三、教学例题(求倒数的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第二组算式,想想两个什么样的数就互为倒数.如果给你一个数你能找出它的倒数吗?”让学生适当讨论,并对发现的规律进行归纳.使学生明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是互相调换位置的. 出示例题. “怎样找出的倒数呢?你能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找出来吗?”使学生想到只要把 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是的倒数. 教师接着问:“自然数6的倒数是多少?6可以看成分母是几的分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那么6的倒数怎样求?”(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6的倒数就是.) 教师:“任意一个自然数的倒数应该怎样求?”(一个自然数的倒数就是以这个自然数作分母以1作分子的分数.)说说1的倒数是多少? 接着问:“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什么数没有倒数?”(0没有倒数.) “0为什么没有倒数?”(因为0不能作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 教师:“请大家总结一下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让学生多说一说,教师注意提醒学生把0排除在外.四、课堂练习。1 师生对口令找倒数,老师出个数学生找他的倒数,或学生出数由其他同学来回答其倒数2、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那么带分数呢? (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求它的倒数。) 3、小数有倒数吗? (1)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求它的倒数。 (2)举例说明:因0.2×5=1,所以说0.2和5互为倒数。4、请你填一填 (1)乘积是()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的倒数是它本身,()没有倒数。 (3)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4)0.7的倒数是()。5、谜语:五四三二一(打一数学名词)五、课堂小结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六、教学板书倒数的认识—() —()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七、教学反思全课下来, 觉得整节课教得比较扎实,该传授的时候做到了适当的传授,练习也有层次感, 对于两个特例“1”和“0”,教学中没有专门由老师提出,而是在学生的深入思考中得出的,这就是学生学习的成果。自我感觉处理得较好。学生的积极性也充分的得到了发挥, 平时不做声的孩子当天也敢积极举手发言了,充分的调动了孩子回答问题的欲望。在设计中,感觉练习的设计还是缺少了难度,缺少了灵活性的题目,对“倒数”的运用练习设计不够丰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