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6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课题 用计算器计算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六课时内容,属于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知识范围。这部分知识,包括计算器的认识和计算器计算两部分内容,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电子计算机奠定基础。学习目标 1. 学习目标描述: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功能。2. 学习内容分析:用计算器计算属于“实践与综合”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教材提供了以下内容:第一认识计算器和计算器上的按键;第二用计算器输入数;第三用计算器计算等内容。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探究能用计算器计算,体会计算器的优点,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意识。重点 初步了解计算器的功能,会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难点 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1.与老师赛一赛。 123×23=3789+1564=99465-83672=75×45+873=师: 你知道为什么老师的速度这么快吗?因为老师有法宝——计算器。出示计算器。 你见过什么样的计算器?教师课件展示: 师:你知道计算器由哪几部分组成吗?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计算器。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师生比赛。指名说一说。 通过师生比赛,引出本课内容,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讲授新课 学习任务一:认识计算器。1.小组合作学习17页内容。 合作要求:1)合作学习17页的内容。2)推选一名同学说一说你的收获。2.展示汇报。 1)认一认。指名汇报,教师总结。2)填一填。A.电子计算器一般由 、 、 和 等几等几部分构成。ON/是 。按一下这个键,就接通 计算,还可以 。C.OFF 是 。按一下这个键,就 电源。D.+-×÷是 。0、1……9是 , C.CE是 键。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指名说一说。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认识计算器,知道各键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二.学习任务二:学习用计算器输入数。1. 出示例题1:用计算器输入下面的数,再说一说你是怎样输入的。184560 3906728教师总结:依次输入数字即可。2.说一说:如果把18163输成了18153,怎么办呢? 教师总结:按C CE,清除18153,再输入18163。试一试:把下面的数输入计算器。 9798325 48675010 学生独立完成,总结汇报。生1:184560依次按键1、8、4、5、6、0。生2: 3906728也是依次按键3、9、0、6、7、2、8。指名说一说。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掌握计算器输入数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三.学习任务三:学习用计算器计算。1.出示例题2:购物。3670+2488= (元)提出要求:用计算器计算。教师总结:3670+2488=6158(元)算一算。 4980-2689= 19126+7306= 64897-5329= 3.用计算器计算。 提出要求:用计算器计算。教师总结:7930+8785-13600=3115(kg)4. 什么情况下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快捷?教师总结:1)参与计算的数字比较大。2)进行多次计算时。5.算一算。6.试一试。你能用计算器计算下面的题吗?15649×9= 78342÷6=7.课堂活动。1)在计算器上找出开机键和清除键,并与同学交流。我报数,你计算。 学生小组合作列式计算,展示汇报。学生小组合作列式计算,展示汇报。小组讨论,展示汇报。小组合作完成。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掌握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的能力与合作学习的能力。课堂练习 基础题:在正确答案的下面画“√”。用计算器计算。 15780+78694-58390=185×28-1253=4860÷45×8=52×(6437-5987)=小兔回家。 阳光小学举行广播操比赛,四年二班参加了。十个评委的评分如下表。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四年二班得分多少分? 提高题:用计算器计算出前几道题的积,发现规律后,直接写出后面几道乘法算式和积。① 1 5 × 1 5 =② 2 5 × 2 5 =③ 3 5 × 3 5 =④ 4 5 × 4 5 =⑤ 5 5 × 5 5 =⑥ 6 5 × 65 =根据发现的规律填空:⑦( )×( )=( )⑧( )×( )=( )⑨( )×( )=( )拓展题:6. 把所有的奇数依次一项,二项,三项,四项循环为:(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33)……,则第100个括号内的各数之和为多少?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语言,有效应用。课堂小结 师:说一说: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师总结。 指名说一说。生1:认识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生2:学会了用计算器计算。 通过师生回顾全课,说说本课所学内容,总结知识,升华认识。板书 用计算器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1)参与计算的数字比较大。 2) 进行多次计算时。要求:老师用计算器,学生用笔算。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0张PPT)第六课时用计算器计算(西师版)四年级上01学习目标内容总览02新知导入03探究新知04课堂练习05课堂总结06分层作业核心素养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功能。0102能用计算器计算,体会计算器的优点,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03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计数意识。新知导入与老师赛一赛123×23=3789+1564=99465-83672=75×45+873=你知道为什么老师的速度这么快吗?法宝28295353157934248新知导入你见过什么样的计算器?学习任务一认识计算器小 组 合 作 学 习探究新知合作要求:1)合作学习17页的内容。2)推选一名同学说一说你的收获。探究新知认一认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关机键开机键液晶显示屏太阳能电池板探究新知填 一 填电子计算器一般由 、 、和 等几部分构成。电源及开关显示屏键盘内部电路ON/C 是 。按一下这个键,就接通计算,还可以 。开机键器电源清屏探究新知填 一 填OFF 是 。按一下这个键,就 电源。+-×÷是 。,0、1……9是 , C.CE是 键。四则运算键关机键切断数字键清除数据学习任务二用计算器输入数用计算器输入下面的数,再说一说你是怎样输入的。例1探究新知依次按键1、8、4、5、6、0。1845601188445566007927探究新知也是依次按键3、9、0、6、7、2、8。390672833990066772288145探究新知说一说如果把18163输成了18153,怎么办呢?按C CE,清除18153,再输入18163。探究新知试一试把下面的数输入计算器。9798325 48675010学习任务三用计算器计算购物。例2探究新知用计算器计算。3670+2488= (元)探究新知答:一共要( )元3670+2488= (元)61586158按 键3670+2488=33667700++22448888=6158探究新知算一算4980-2689=19126+7306=64897-5329=要认真呀!22912643259568用计算器计算。例3探究新知用计算器计算。7930+8785-13600= (kg)探究新知答:今年比去年多收梨( )kg。7930+8785-13600= (kg)按 键7930+8785-13600=31153115探究新知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快捷?参与计算的数字比较大。进行多次计算时。探究新知算一算4251+23096=86408-51266=1680+9275-7328=25736-8690+2673=2734735142362719719探究新知试一试你能用计算器计算下面的题吗?15649×9= 78342÷6=按 键1564×9=9140841按 键7834÷6=213057探究新知1. 在计算器上找出开机键和清除键,并与同学交流。探究新知2. 我报数,你计算。课堂练习---基础题1. 在正确答案的下面画“√”。关机键ON C键叫做( )。√开机键清除键开机和清零键课堂练习---基础题2. 用计算器计算。15780+78694-58390=185×28-1253=4860÷45×8=52×(6437-5987)=36084392786423400课堂练习---基础题3. 小兔回家。94×86÷47(431+5497)÷578450÷25-2496396÷(520-438)8978172104课堂练习---基础题4. 阳光小学举行广播操比赛,四年二班参加了。十个评委的评分如下表。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四年二班得分多少分?评委 评分 评委 评分1号 98 6号 952号 95 7号 973号 94 8号 944号 92 9号 995号 96 10号 95(98+95+94+96+95+97+94+95)÷8=95.5(分)答:四年二班得分95.5分。课堂练习---提高题5. 用计算器计算出前几道题的积,发现规律后,直接写出后面几道乘法算式和积。① 1 5 × 1 5 =② 2 5 × 2 5 =③ 3 5 × 3 5 =2 2 56 2 51 2 2 52 0 2 53 0 2 54 2 2 51×25×52×35×53×45×5尾数为5的数的平方的规律是:头x(头+1)做头尾x尾做尾④ 4 5 × 4 5 =⑤ 5 5 × 5 5 =⑥ 6 5 × 65 =课堂练习---基础题根据发现的规律填空:⑦( )×( )=( )⑧( )×( )=( )⑨( )×( )=( )75 75 562585 85 722595 95 9025课堂练习---拓展题6. 把所有的奇数依次一项,二项,三项,四项循环为:(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33)……,则第100个括号内的各数之和为多少?每4个括号为一个大组,前100个括号共25个大组,包含25×(1+2+3+4)=250个数,正好是从3开始的250个连续奇数,因此第100个括号内的最后一个数是2×250+1=501,故第100个括号内的各数之和为501+499+497+495=1992。课堂总结说一说: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学会了用计算器计算。分层作业---知识技能类1. 在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丁丁、宁宁所在的五1班学生自发组织了捐书活动。每个小组捐书的本数分别为:55本、50本、48本、54本、49本、53本、54本、53本。平均每个小组捐书多少本?(55+50+48+54+49+53+54+53)÷8=52(本)答:平均每个小组捐书52本。必做题分层作业---知识技能类类2、用计算器计算前四题,写出规律,找出结果。必做题11×11 =12×11=23×11=35×11=124×11 =2633×11 =3054×11=一个数乘以11,把那个数的数字分两边写,那个数的两个数字求和放中间.若和大于或等于10时就进位进上去。12113225338513642896333594分层作业---知识技能类3. 用计算器计算前面四道题,找到规律,填写后面两道。必做题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2112321123432112345432112345678765432112345678987654321分层作业---知识技能类———4. 用下面的四张卡片,组成两个两位数。如果使这两个数的积最大,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积最小呢?选做题1 2 3 4积最大:41×32=1312积最小:13×24=312分层作业---综合实践类作业画一个圆,想办法测出它的周长和直径,用周长除以直径,看看商是多少。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整体设计一、单元主题解读(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是属于代数领域第二学段“万以上数的认识”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结合具体实例解释万以上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万以上的数,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在“教学提示”中指出:“教学时应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经历整数的抽象过程,知道大数的意义和四位一级的表示方法,建立数感。”(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的,由“万以上数的读写”“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数字编码”“用计算器计算”“整理与复习”“综合与实践—三峡工程中的大数”“数学文化—生活中的进位制”7部分组成。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并理解万以上的数,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为以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奠定基础。(三)学生认知情况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和比较大小。所以本单元的学习关键是引导学生在万以内数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知识迁移,从而掌握万以上数的读写和比较大小。对于大数的改写、数字编码和用计算器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的知识,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总结方法。二、单元目标拟定1.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万以上的数,体会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 进一步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借助数位顺序表认识万级、亿级各数位以及他们的计数单位,并能准确读、写万以上的数。3. 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大数,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4. 了解一些简单的数字编码,会用数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征,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 认识计算器,能借助计算器进行大数的加减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关键内容确定(一)教学重点1.万以上数的读、写和用万、亿做单位表示数。2.了解数字编码,会根据要求进行数字编码。(二)教学难点中间有0的多位数的读写方法和大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整合指导思想定位: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能结合具体实例解释万以上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万以上的数,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com1. 注重密切联系现实生活,突出数学文化特色,提供丰富素材。2. 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3. 设置课堂活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4. 把探索数学奥秘和激发学生兴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五、单元课时规划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单元数量 1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万以上数的认识 万以上数的认识 万以上数的认识和读法 1万以上数的写法和比大小 1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 1近似数 1数字编码 1用计算器计算 1三峡工程中的大数 1生活中的进位制 1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1.1《万以上数的认识和读法》 目标: 通过学习知道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万以上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万以上的数 任务一:口答、读数 → 任务二:认识万以上的数。 拨一拨、填一填→ 任务三:读出万以上的数 → 1.能填出关于万以内数地知识的括号。 2.能认识万以上的数位、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3.学会万以上数的读法。1.2《万以上数的写法和比大小》 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写数的基本方法,能正确写出万 以上的数,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 任务一:写数,说出方法 → 任务二:写出万以上的数 → 任务三: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 1.能写出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写法。 2.能写出万以上的数,能总结万以上数的写法。 3.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1.3《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 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整亿”“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亿”做单位的数的方法。 任务一:比较四个国家的面积的大小。 → 任务二:四个国家的怎样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 → 任务三:两个村一共卖稻谷多少千克 → 1.能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并能发现比较的不方便。 2.能把万以上的数改写成用“万”“亿”做单位的数。能总结出方法。 3.能运用数的改写解决问题。1.4《万以上数的近似数》 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近似数的含义,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万以上数的近似数。 任务一:观看课件,说说两个数的不同。 → 任务二:怎样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 → 任务三:怎样利用近似数解决问题 → 1.能说出哪个数准确数,哪个是近似数。 2.能把多位数改写成用“万”“亿”做单位的数。 3.能运用大数求近似数解决问题。1.5《数字编码》 目标: 通过学习初步认识邮政编码,研究发现邮政编码的规律。 任务一:观看课件,说说这是什么号码。 → 任务二:邮政编码中蕴含的秘密是什么? → 任务三:学号中蕴含的秘密是什么? → 1.能说出119是火警电话,能说出生活中的一些编码。 2.能说出邮政编码的编码规则。 3.能说出学号编写的规则,并会编写学号。1.6《用计算器计算》 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功能,会用计算器计算。 任务一:比赛,说说老师为什么速度这么快。 → 任务二:你知道计算器上的键的作用吗?→ 任务三:学习用计算器输入数。 → 任务四:用计算器怎样计算? → 1.能够感觉到计算器的便利和速度。 2.了解计算器上各键的名称和作用。 3.学生会用计算器输入数。 4.会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1.7《三峡工程中的大数》 目标: 经过调查,收集三峡工程的相关数据,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任务一:观看视频,看完视频,你想说什么?→ 任务二:三峡工程中的大数,从哪些方面调查呢?→ 1.能说出三峡大坝的壮观,能说出三峡大坝的发电量很多。 2.能说出三峡工程在坝体、库容量、发电量、投资量、收益量等方面的数据。能感知三峡大坝的壮观。1.8《生活中的进位制》 目标: 理解进位制的概念,能够运用进位制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能够在生活中运用进位制解决实际问题 任务一:观察百数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 任务二:举例说一说你知道哪些进位制。 → 1.能说出“满十进一”,理解十进制。 2.能说出五进制、十进制、二进制……,并理解它们表示的意义。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6 用计算器计算---课件.pptx 1.6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doc 《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整体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