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年 级:高二年级 学 科:数学(人教A版)压扁一、新课引入,图片感知一、新课引入,图片感知F1F2M椭圆的产生二、新课讲授,探究概念思考1:1.在椭圆形成的过程中,绳子的两端是固定的还是运动的?二、新课讲授,探究概念2.在画椭圆的过程中,绳子的长度变了没有?说明了什么?3.绳子的长度与两定点距离的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MF2F14.改变两图钉之间的距离,使其与绳长相等,画出的图形还是椭圆吗?5.绳长能小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吗?二、新课讲授,探究概念不能椭圆定义: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MF2F1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一般用2c表示)。二、新课讲授,探究概念椭圆定义的符号表述:二、新课讲授,探究概念思考2: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步骤是什么?(1)建系(2)设点(3)列式(4)化简(5)检验探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方案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遵循的原则:“对称”、“简洁”OxyOxyOxyMF1F2方案一Oxy方案二F1F2MOxy思考2:如何求椭圆的方程?二、新课讲授,探究概念xF1F2M0y解:取过焦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由椭圆的定义得:代入坐标(问题:下面怎样化简?)二、新课讲授,探究概念由椭圆定义可知两边再平方,得移项,再平方整理得二、新课讲授,探究概念即焦点在轴的椭圆的标准方程设二、新课讲授,探究概念xF1F2P0yacb它表示:① 椭圆的焦点在轴② 焦点坐标为,③焦点在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F1F2M0xy思考:当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时,它的标准方程是怎样的呢?二、新课讲授,探究概念焦点在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它表示:① 椭圆的焦点在轴② 焦点是,③xMF1F2yO二、新课讲授,探究概念F1F2M0xyxMF1F2yO方程特点:(1)方程的左边是两项平方和的形式,等号的右边是1;(2)在椭圆的标准方程中,总有;(3)是椭圆上任意一点到,距离和的一半;是半焦距,且。二、新课讲授,探究概念例1: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并且经过点,求它的标准方程。解:由于椭圆的焦点在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由椭圆的定义知三、巩固基础,灵活运用例2:如图,在圆上任取一点,过点作轴的垂线段为垂足。当点在圆上运动时,线段的中点的轨迹是什么?为什么?(当点经过圆与轴的交点时,规定点与点重合。)三、巩固基础,灵活运用M0xyP解:设点的坐标为,点,则点,由点是线段的中点,得,因为点在圆上,所以 ①把,带入方程①,得即所以点的轨迹是椭圆D例3:如图,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直线,相交于点,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求点的轨迹方程。M0xy解:设点,因为点,所以直线的斜率同理,直线的斜率由已知,有化简,得点的轨迹方程为点的轨迹是除去,两点的椭圆。AB三、巩固基础,灵活运用四、课堂总结,归纳反思一个定义:椭圆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 (大于│ 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两个方程:椭圆标准方程:(1). 椭圆焦点在轴上(2). 椭圆焦点在轴上两种方法: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作业:1.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2.课本.1,2,3,4谢谢!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数学 年级 高二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数学教科书 数学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 结合实例,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掌握椭圆的定义。 2. 类比建立圆的方程的方法,能选择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建立椭圆的方程。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椭圆的定义与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难点: 椭圆几何特征的发现,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椭圆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如我们将一个圆形进行挤压,就可以得到一个椭圆。 再比如我们都知道用一个垂直于圆锥的平面截圆锥,截口曲线是一个圆。 那么我们如果改变平面的角度去截圆锥,也可以得到一个椭圆。那我们究竟怎么样,才能判定他们就是椭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1)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椭圆的定义,那么我们在学习椭圆的定义之前呢,我们首先请同学们拿出一条定长的绳子,请同学们把定长的绳子分别固定在两端,用笔尖拉紧绳子,画出图形,不难发现我们画出的这个图形,也就是椭圆。那么根据大家作图的过程,请同学们思考以下这几个问题。 (2) 1.在椭圆形成的过程中,绳子的两端是固定的还是运动的? 2.在画椭圆的过程中,绳子的长度变了没有?说明了什么? 3.绳子的长度与两定点距离的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 4.改变两图钉之间的距离,使其与绳长相等,画出的图形还是椭圆吗? 5.绳长能小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吗? (3)得出定义 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 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一般用2c表示)。 (4)探究完椭圆的定义之后,接下来我们研究一下椭圆的方程,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呢? (5)得到椭圆的标准方程,或者 (三)灵活运用 例1: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 2,0),(2,0),并且经过点(5/2,-),求它的标准方程。 例2:如图,在圆+=4上任取一点 ,过点 作 轴的垂线段 , 为垂足。当点 在圆上运动时,线段 的中点 的轨迹是什么?为什么?(当点 经过圆与 轴的交点时,规定点 与点 重合。) 例3:如图,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5,0),(5,0)。直线 , 相交于点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 ,求点 的轨迹方程。 反思小结 作业:课本109页1,2,3,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docx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3.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