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 课件(共15张PPT)+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 课件(共15张PPT)+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3.3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
以案启迪
“警察叔叔,有个陌生人要我转钱,如果不转他就来找我……”2月2日晚7点多,岳西县公安局中关派出所接到一个小女孩报警,接警后,民警迅速赶到小女孩家里。她今年9岁,当天下午用奶奶手机玩游戏时收到一条陌生信息,说该账号未进行实名认证,需提供家长的身份证号码,否则这个账号就要被封停。
她便瞒着奶奶,将奶奶的身份证号码发给了对方,随后对方竟要求她,用奶奶的手机号及身份信息申请网贷,并转账,还威胁她若不配合就上门来找她。王同学很害怕,这才和奶奶道出了实情,并主动报警求助。
身份认证技术是互联网中鉴别使用者身份的有效手段,是保护个人数据安全、维护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用户在使用软件之前,通常需要输入用户名、手机号码等用户标识,再根据需要输入密码、验证码或指纹等进行验证,服务器接收到这些信息后,与数据库中已有的信息进行比对,若信息符合,即判断该用户为合法用户,允许其进入系统并使用相应的资源。
01
02
了解身份认证
思考与讨论
问题一
身份认证有哪些作用?
问题二
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身份认证?
熟悉身份认证方式
根据知道的信息来证明身份
例如,知道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登录某互联网应用,这些信息是固定有效的,任何知道这些信息的人都可以进行登录。
根据独一无二的生物特征来证明身份
例如,可以为数字设备设置指纹登录认证,这样其他人就无法使用该数字设备。
根据所拥有的东西来证明身份
例如,身份证可以确认身份,但如果身份证遗失也会造成安全隐患。
思考与讨论
历史上有哪些身份认证方式?
身份认证方式的变革
假如你穿越到了夏朝时代,使用“骨错”或“石错”来锁住自己的谷物或牲畜,这就是锁钥的雏形,再使用 “觿”解开,这是钥匙的雏形。
公元前500年,出现了个人印章来作为身份验证的手段,人们会在重要文件或信件上盖上个人的印章,以证明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自此之后,西周的青铜锁、汉代的三簧锁,唐代的虾尾银锁、宋代的方身锁、明代的三色锁,清代的长命锁…锁具依据时代技术的向前而不断发展着。
熟悉身份认证方式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磁卡、条形码、数字密码等手段逐渐成为身份认证的主流,这些手段通常会将用户的相关信息与之绑定,如姓名、身份证号码、账户余额、门禁权限等。
到了1980年,基于社会发展产生的财产保护需要,生物识别技术横空出世,指纹、面部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等生物特征逐渐被用于身份验证。
众观目前市场上存在的身份认证方式:二维码/条码扫描、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刷卡识别、密码输入、掌静脉识别等,识别方式多样且每种认证方式都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熟悉身份认证方式
目前,在网络系统中常用的身份认证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静态密码的应用场景主要有账号注册或登录等,主要为普通注册登录
2、动态口令认证是一种时间或使用次数不断动态变化且每个密码只使用一次的技术。如验证码
3、生物特征识别主要是指通过可测量的身体或行为等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如刷脸认证
01
静态密码认证
静态密码的应用场景主要有账号注册或登录等,主要为普通注册登录。
02
动态口令认证
动态口令认证是一种时间或使用次数不断动态变化且每个密码只使用一次的技术。如验证码。
03
生物特征识别
生物特征识别主要是指通过可测量的身体或行为等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如刷脸认证。
熟悉身份认证方式
熟悉身份认证方式
思考与讨论:你在使用互联网应用时,使用过哪种身份认证方式 根据你的使用经验,比较不同认证方式的区别,完成表格。
特征 静态密码 动态口令 生物特征识别
思考与讨论
生物识别技术是否会对信息安全产生不利的影响?
熟悉身份认证方式
1、数据泄露:生物识别技术需要收集个人生物特征数据,一旦这些数据被窃取或泄露,会对个人隐私和安全产生威胁。
2、假冒伪造:虽然生物识别技术可以减少假冒伪造的风险,但是攻击者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伪造生物特征数据,从而打破对个人身份的认证。
3、数据误匹配:生物识别技术存在误匹配的可能性。例如,指纹可能因为损伤或者其他因素发生变化,这会导致无法认证或者错误的认证。
4、暴力破解:某些生物识别技术如面部识别存在被攻击者暴力破解的风险。攻击者可以使用3D打印或者虚拟面具等方法来欺骗系统,从而实现非法进入或者假冒身份。
使用工具加密重要数据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有一些重要的、隐私的文件不希望被别人获取、查看或编辑.这时我们可以使用加密软件对文件进行加密,加密后的文件通过网络或其他介质进行传输时,即使被获取也无法被打开,从而保护了文档传输的安全性。
请你使用一定的软件对一份重要文件进行加密。
感谢观看与指导3.3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2022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本节课分为三个活动:“了解身份认证”、“熟悉身份认证方式”、“使用工具加密重要数据”三部内容组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逐步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迁移生活中的知识,形成信息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身份认证的概念、目的和作用。
了解身份认证的过程。
了解身份认证的三种方式。
了解生物特征识别的特点
教学难点:找寻工具并掌握使用工具加密重要数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案例导入 请同学们阅读案例,找出案例的关键词。“警察叔叔,有个陌生人要我转钱,如果不转他就来找我……”2月2日晚7点多,岳西县公安局中关派出所接到一个小女孩报警,接警后,民警迅速赶到小女孩家里。她今年9岁,当天下午用奶奶手机玩游戏时收到一条陌生信息,说该账号未进行实名认证,需提供家长的身份证号码,否则这个账号就要被封停。她便瞒着奶奶,将奶奶的身份证号码发给了对方,随后对方竟要求她,用奶奶的手机号及身份信息申请网贷,并转账,还威胁她若不配合就上门来找她。王同学很害怕,这才和奶奶道出了实情,并主动报警求助。 学生阅读案例,明白案例紧紧围绕身份认证展开。 启迪学生思考什么是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有什么作用。
讲授新知 活动1 了解身份认证1、概念:身份认证技术是互联网中鉴别使用者身份的有效手段,是保护个人数据安全、维护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2、作用:用户在使用软件之前,通常需要输入用户名、手机号码等用户标识,再根据需要输入密码、验证码或指纹等进行验证,服务器接收到这些信息后,与数据库中已有的信息进行比对,若信息符合,即判断该用户为合法用户,允许其进入系统并使用相应的资源。思考与讨论:身份认证有哪些作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有身份认证?活动2 熟悉身份认证方式根据知道的信息来证明身份。例如,知道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登录某互联网应用,这些信息是固定有效的,任何知道这些信息的人都可以进行登录。根据所拥有的东西来证明身份。例如,身份证可以确认身份,但如果身份证遗失也会造成安全隐患。根据独一无二的身份特征来证明身份。例如,可以为数字设备设置指纹登录认证,这样其他人就无法使用该数字设备。思考与讨论:历史上有哪些身份认证方式?1、假如你穿越到了夏朝时代,使用“骨错”或“石错”来锁住自己的谷物或牲畜,这就是锁钥的雏形,再使用 “觿”解开,这是钥匙的雏形。2、自此之后,西周的青铜锁、汉代的三簧锁,唐代的虾尾银锁、宋代的方身锁、明代的三色锁,清代的长命锁…锁具依据时代技术的向前而不断发展着。3、公元前500年,出现了个人印章来作为身份验证的手段,人们会在重要文件或信件上盖上个人的印章,以证明其真实性和可靠性。4、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磁卡、条形码、数字密码等手段逐渐成为身份认证的主流,这些手段通常会将用户的相关信息与之绑定,如姓名、身份证号码、账户余额、门禁权限等。5、到了1980年,基于社会发展产生的财产保护需要,生物识别技术横空出世,指纹、面部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等生物特征逐渐被用于身份验证。6、众观目前市场上存在的身份认证方式:二维码/条码扫描、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刷卡识别、密码输入、掌静脉识别等,识别方式多样且每种认证方式都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目前,在网络系统中常用的身份认证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静态密码的应用场景主要有账号注册或登录等,主要为普通注册登录2、动态口令认证是一种时间或使用次数不断动态变化且每个密码只使用一次的技术。如验证码3、生物特征识别主要是指通过可测量的身体或行为等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如刷脸认证思考与讨论:你在使用互联网应用时,使用过哪种身份认证方式 根据你的使用经验,比较不同认证方式的区别,完成表格。思考与讨论:生物识别技术是否会对信息安全产生不利的影响?1、数据泄露:生物识别技术需要收集个人生物特征数据,一旦这些数据被窃取或泄露,会对个人隐私和安全产生威胁。2、假冒伪造:虽然生物识别技术可以减少假冒伪造的风险,但是攻击者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伪造生物特征数据,从而打破对个人身份的认证。3、数据误匹配:生物识别技术存在误匹配的可能性。例如,指纹可能因为损伤或者其他因素发生变化,这会导致无法认证或者错误的认证。4、暴力破解:某些生物识别技术如面部识别存在被攻击者暴力破解的风险。攻击者可以使用3D打印或者虚拟面具等方法来欺骗系统,从而实现非法进入或者假冒身份。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到平时付款、玩游戏、乘坐高铁都需要用到身份认证。学生仔细聆听,联想到历史知识。学生交流想法。有的学生认为刷脸识别最方便,且能够识别化妆后、戴帽子等特殊情况。有的学生认为验证码验证较方便。 先了解身份认证是什么,更有助于了解它的日常生活场景。身份认证进化史,见证科技发展的代代革新!从身份认证的变革方式来看,中国科技有了巨大的飞跃,回答了更具备生物特征的问题。回答此问题时,学生能联系到较多的生活体验,如乘高铁、登录爱奇艺看视频。正是因为生物特征识别方便,所以容易被人盗取,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加密数据
实践操作 活动3 使用工具加密重要数据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有一些重要的、隐私的文件不希望被别人获取、查看或编辑.这时我们可以使用加密软件对文件进行加密,加密后的文件通过网络或其他介质进行传输时,即使被获取也无法被打开,从而保护了文档传输的安全性。实践要求:请你使用一定的软件对一份重要文件进行加密。 学生对文件加密后,关注文件的观看、编辑权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