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开源硬件及其特征1.2开源硬件的发展 教案(表格式) -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人工-开源硬件项目设计》(人教-中图版2019)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章开源硬件及其特征1.2开源硬件的发展 教案(表格式) -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人工-开源硬件项目设计》(人教-中图版2019)

资源简介

《信息技术-开源硬件项目设计》教案
课 题 第1章开源硬件及其特征1.2开源硬件的发展 课 型 班课 课 时 1
授课班级 高一1班
学习目标 了解开源硬件的发展背景,包括其起源、发展阶段以及与集成电路发展的关系。 理解开源硬件概念的出现及其与开源软件的关系,以及Arduino在开源硬件发展中的标志性作用。 掌握开源硬件从早期到现代的发展脉络,包括国内开源硬件的兴起和应用情况。 分析开源硬件流行的原因,特别是社区认可和接纳的重要性。 探讨开源硬件在不同用户群体中的应用,包括媒体艺术、快速原型和教育领域。 认识到开源精神、文化和协议在推动开源硬件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开源硬件技术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参与开源社区和项目。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开源硬件的发展背景,包括早期电子爱好者的交流、可编程控制器的出现以及互联网和开源软件的影响。 开源硬件概念的提出及其早期项目的发展情况。 Arduino的出现及其对开源硬件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及后续其他开源硬件项目如树莓派和micro:bit的发展。 开源硬件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 开源硬件用户群体的扩展和影响力的增强,尤其是在媒体艺术、快速原型和教育应用领域。 开源精神、文化和协议在推动开源硬件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开源硬件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关键技术节点,如Arduino的出现和其影响力。 掌握开源硬件从早期到现代的发展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理解开源硬件用户群体的多样性和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及这些应用对社会的影响。 领会开源精神、文化和协议在开源硬件发展中的内在动力作用,以及这些理念如何推动开源硬件的创新和普及。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讲解向学生传授开源硬件的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其影响,侧重于对开源硬件历史和理论基础的系统性介绍。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开源硬件项目(如Arduino、树莓派、micro:bit)来展示开源硬件的实际应用场景,分析这些项目如何影响了开源社区和硬件领域的发展。 讨论与互动:在介绍用户群体扩展和影响力提升的部分,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思考和分享开源硬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这些应用对社会的潜在影响。 多媒体教学:利用幻灯片、视频或互动媒体工具来展示开源硬件项目案例,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查找开源硬件的最新动态,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实践操作: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开源硬件,进行简单的设计和编程,以加深对开源硬件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在探讨开源硬件的社区资源和用户群体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主题研究,然后进行汇报,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反思与总结:课程的最后阶段,教师总结开源硬件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观点,引导学生反思开源精神如何在技术领域中发挥作用,以及他们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
课前准备 教学内容准备: 梳理开源硬件的发展历程,包括背景、起源、发展及现代应用。 准备关于Arduino、树莓派和micro:bit等关键项目的案例分析。 收集开源硬件在国内发展的情况,以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实例。 教学材料和资源: 准备教学PPT,展示开源硬件的历史、重要项目和影响力。 搜集和整理相关视频资料,如开源硬件项目介绍、教程和使用案例。 准备实物或图片资料,展示开源硬件的实际产品和应用场景。 互动与讨论素材: 设计课堂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开源硬件的社会影响和未来趋势。 准备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探讨开源硬件在媒体艺术、快速原型和教育等领域的应用。 实践操作指导: 如果可能,准备开源硬件套件,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和编程练习。 准备实验指导书或操作手册,帮助学生理解开源硬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学习评估工具: 设计课后作业或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开源硬件知识的掌握情况。 制定评估标准,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教学策略规划: 规划课堂时间分配,合理安排讲授、讨论、互动和实践操作的时间。 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自主学习引导: 提供扩展阅读材料和在线资源链接,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建议学生参与开源社区活动,实践中学习和贡献开源硬件项目。
教学媒体 口头讲解: 教师通过口头解释和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开源硬件的发展背景、历程、用户群体和影响力。 图文展示: 利用PPT、幻灯片或其他数字展示工具,展示关于开源硬件发展的图表、时间线、流程图等。 展示相关的图片,如Arduino控制器、开源硬件项目示例、媒体艺术作品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内容。 视频和动画: 可能播放与开源硬件相关的视频,如开源硬件项目的制作过程、演示视频、媒体报道等,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 使用动画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或过程,如电子产品的原型制作过程、开源硬件的编程和制作等。 实物展示: 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带来一些开源硬件的实物,如Arduino开发板、传感器模块、电机驱动器等,供学生观察和实际操作。 网络资源: 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引导学生查找关于开源硬件的在线资源,如开源社区网站、项目案例、技术文档等。 介绍并指导学生使用在线教程、视频课程和论坛等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 互动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课堂问答等方式,鼓励学生就开源硬件的发展、应用和未来趋势等进行交流和讨论。 案例分析: 分析具体的开源硬件项目案例,如树莓派、micro:bit、Arduino等的应用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开源硬件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教学辅助软件: 如果有相关的教学辅助软件或平台,可以用于演示、模拟和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开源硬件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活动一: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引入主题,通过投影或幻灯片简要介绍开源硬件的历史背景和开放硬件的雏形。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开源硬件的发展动因,例如:“为什么开源硬件会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 展示Arduino等项目案例,激发学生对开源硬件的兴趣。 聆听教师介绍,并记录重点信息。 参与讨论,分享对开源硬件的初步了解和认识。 为学生提供开源硬件发展的背景知识,构建学习框架。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为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活动二: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分发资料或指导学生查找有关Arduino及类似项目的信息。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开源硬件如何从业余爱好者的圈子逐步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 引导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给予反馈。 阅读资料,搜集信息,与组员讨论开源硬件的发展历程。 分析开源硬件受欢迎的原因,如开源社区的支持、技术的民主化等。 汇报讨论成果,并与全班分享。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开源硬件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里程碑事件。
活动三: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介绍开源硬件在媒体艺术、快速原型和教育领域的应用案例。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了解的相关项目或实践经历。 强调开源硬件对社会创新和教育的贡献。 听讲并举例说明开源硬件在实际中的应用。 分享个人经验或所知的项目案例。 讨论开源硬件如何影响社会和教育领域。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开源硬件的实际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活动四: 巩固练习 素质提升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开源硬件项目,或撰写关于开源硬件影响的短文。 提供开源硬件平台的使用教程,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开源精神和文化的重要性。 完成作业,实践操作开源硬件或撰写短文。 分享作业成果,并进行自我反思。 通过实践和写作巩固学生对开源硬件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强化他们对开源文化的认识。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深入探讨了开源硬件的发展历史和背景,重点了解了开源硬件的概念是如何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逐渐形成的。我们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子爱好者的互相交流,到90年代开源软件理念对硬件设计的影响,再到2005年Arduino项目的标志性事件,一起见证了开源硬件从萌芽到蓬勃发展的过程。 我们分析了Arduino项目的成功因素,包括其低廉的价格、简单的操作界面及其开放源代码和硬件设计的政策,这些特点不仅促进了Arduino项目本身的快速发展,也引领了整个开源硬件领域的进步。此外,我们还讨论了开源硬件在国内的迅速普及,尤其是在高校艺术与媒体院系以及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并指出了国内企业在开源硬件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最后,我们强调了开源精神、文化和协议对于开源硬件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社区认可和用户群体扩展对于开源硬件项目成功的关键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刻理解开源硬件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对未来技术和社会创新的潜在影响。 作业布置 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并激发同学们的创意思考与实践能力,本次作业安排如下: 研究性学习报告:选择一款你感兴趣的开源硬件(Arduino、树莓派或micro:bit等),进行深入研究。报告中需包含该开源硬件的历史背景、主要功能、应用领域以及至少一个具体应用案例,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创新性设计提案:基于你对开源硬件的理解,设计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开源硬件项目提案。项目应解决现实问题或满足特定需求,提案中需明确项目的目标、预期影响以及实现的基本思路。 社区参与计划:制定一个计划,描述你如何参与到开源硬件社区中。包括但不限于:贡献代码、参与项目讨论、改进现有设计、或在社区中分享你的学习和创作经历。
板书设计 开源硬件的发展 发展背景 早期: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子爱好者交流电路设计。 集成电路进步:软件与硬件分工,微处理器芯片大规模生产。 90年代:互联网与开源软件兴起,引入开源硬件概念。 挑战:初期项目未获持续关注,多数快速消失。 标志性事件 2005年:Arduino项目诞生,由Massimo Banzi等人发起。 目的:设计便宜、简单的控制器,用于机器人和交互艺术。 成果:Arduino成功并迅速传播,开放设计图与代码,允许复制和再设计。 发展影响 Arduino后,开源硬件成焦点,树莓派、micro:bit等项目出现。 形成性能从低到高的完整体系。 国内发展 首先在高校艺术与媒体院系应用。 2007年:中文教程出现。 2010年:首个创客空间“新车间”在上海成立。 促进国内开源与创客文化,影响教育领域。 用户群体与影响力 扩展:媒体艺术、快速原型、教育应用。 媒体艺术:降低门槛,艺术家用于创作,如用放电装置演奏音乐。 快速原型:利用现成模块缩短开发时间,结合网络社群。 教育应用:大学生至中小学生广泛使用,激发创新兴趣。 开源精神与文化 “物之所在,道则在焉”:开源精神是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 社区认可与用户群体扩展是开源硬件成功的关键。
教学反思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开源硬件的发展历程,从其最初的雏形到成为全球性的现象。通过分析开放硬件的背景、标志性事件以及用户群体与影响力,课程旨在让学生不仅理解开源硬件的技术发展,还认识到开源文化对社会的贡献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 历史脉络的梳理: 通过详细回顾开源硬件的历史,使学生能够建立起完整的时间线和重要事件的节点,从而理解开源硬件发展的逻辑和必然性。 关键项目的深入剖析: 重点分析Arduino等项目如何改变了开源硬件的生态,这帮助学生把握开源项目成功的关键点。 社会影响的探讨: 讨论开源硬件如何推动教育、艺术和制造领域的发展,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其能够进行跨学科的思考。 教学方法与互动: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具体的成功案例,例如Arduino和树莓派,让学生更具体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分小组探讨开源硬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这种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并促进了合作学习。 问题引导: 课堂上提出开放式问题,如“开源硬件为何能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学生反馈与理解程度: 反馈收集: 通过课后调查问卷和口头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看法和建议,多数学生表示通过案例更好地理解了理论知识。 理解评估: 设置小测验和作业任务评估学生对开源硬件概念和应用的理解程度,大多数学生能够在作业中准确使用开源硬件设计思路。 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估: 目标达成情况: 课程基本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概述开源硬件的发展历程,并理解其社会意义。 需要改进之处: 未来课程中可以增加更多关于开源硬件社区内部的运作机制和实例分享,以加深学生对开源社区文化的了解。 未来计划与改进: 加入实践元素: 计划在未来的课程中加入更多的实践环节,比如开源硬件的组装和编程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邀请外部讲座: 邀请开源硬件项目的创建者或核心贡献者来分享经验,这将为学生提供第一手的信息来源,同时增加课程的互动性和实用性。 总的来说,这次课程成功地帮助学生了解了开源硬件的发展历程及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同时也发现了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继续优化和创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