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课时 正比例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例1。教学目标1.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2.初步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3.用yx=k(一定)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渗透函数思想。4.通过观察、实验、计算等方法,经历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的过程,逐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5.感受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发现知识的快乐,培养创新精神。重点、难点重点 认识成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难点 掌握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教法与学法教法 指导探究法,引导学生对常见数量关系进行探究,发现规律。学法 理解分析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题 正比例 课型 新授课设计说明这节课讲的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它是学习反比例关系和初中数学中函数的基础。开始上课时,我们先让同学们回想一下常见的数量关系,了解什么是相关联的量。为了弄懂正比例的含义,我们会用书上的例子,让同学们自己动脑筋、和旁边的小伙伴讨论,通过看、算和交流,慢慢发现数量和价格之间的规律,亲自经历找到正比例含义的过程。这样,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和归纳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课程的最后,我们会让同学们举一些生活中数量和价格成正比的例子,这样既能加深对正比例含义的理解,又能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一、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数学公式:快的程度乘以用的时长等于跑的距离东西卖多少钱乘以买了多少等于一共花的钱...老师:在这些公式里,快的程度、用的时长、跑的距离有关系,它们是“有关的量”;(写在黑板上)东西卖多少钱、一共花的钱也是有关的量...你还能找到有关的量的例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种有特殊关系的有关的量。(在黑板上写下课题:正比例)学生们复习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搞清楚哪些东西是有联系的。1. 表格中填空:面粉的袋数和面粉的质量是两个相关的数量。这两个数量中,对应的两个数的比例都是20。这个比例实际表示的是每袋面粉的质量。2. 判断下面每组量是否成正比例:(1) 订阅《小学生天地》的份数和所需的钱数成正比例。(2) 一个人的年龄和体重不成正比例。(3) 除数一定时,被除数和商成正比例。(4) 平行四边形的底一定时,它的面积和高成正比例。答案:(1)、(3)、(4)中的量成正比例。3. 下表中的x和y成正比例,请填写完整:由于x和y成正比例,我们可以根据给出的数据来计算比例系数,然后填入表格中缺少的值。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1. 提出问题,展示课本第45页的例子1的图片和表格。2. 学生们看表格并分组讨论:(1)表格里有哪些信息?它们之间有联系吗?(2)总价和数量有变化吗?(3)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3. 引导学生研究不变的数据。(1)看表格里的数据,还能想到与它们有关联的其他数据吗?这个数据和表格里的数据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写:总价 ÷ 数量 = 单价(2)总结: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是单价,在这里,单价不变,数学上称为“固定”。黑板上写:(固定)4. 理解成比例的数据。(1)再次看表格,分组讨论:①在上面的公式中,哪种数据是变化的数据?哪种数据是不变的数据?②总价和数量这两种变化的数据有什么特点?(2)解释成比例数据的含义。老师:像这样,两种有关联的数据,一种数据变化,另一种数据也跟着变化,如果这两种数据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固定,这两种数据就称为成比例的数据,它们的关系称为比例关系。指出:上表中的总价和数量是成比例的数据,总价和数量成比例关系。5. 用字母表示比例关系。(1)解释:如果一种变化的数据用x表示,另一种变化的数据用y表示,不变的数据(即固定数据)用k表示,谁能用字母表示成比例的两个数据和固定数据之间的关系?(2)成比例的两个数据必须满足哪些条件?6. 引导举例,加深理解。(1)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成比例的数据?学生自由举例。(2)学生发言后总结。1. 学生们阅读教科书,学习相关信息。2. (1) 一个表格上有两个数字,数量和总价,它们之间有联系。(2) 总价会根据数量的多少改变。(3) 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是固定的,也就是:总价/数量=单价(不变)。3. (1) 自己思考,理解:单价、数量、总价是有联系的数字。(2) 学生们通过计算表格中的单价,根据数据理解“不变”的意思。4. (1) ①总价和数量会变化,单价不会变。② 总价会随数量的变化而变化。但不管怎么变,总价和数量之间的比值是固定的。(2) 学生们看表格,理解比值的意义。5. (1) 学生们尝试写出公式:y/x=k(不变)。(2) 学生们讨论并总结:6. (1) 学生们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比值关系的例子。(2) 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生产中有很多有联系的数字,有的有比值关系,有的有联系但没有比值关系。判断两个有联系的数字是否有比值关系,要看这两个数字的比值是否不变,只有比值不变,这两个数字才有比值关系。三、巩固练习。做练习册的第49页的第一个题目、第二个题目和第四个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总结。1. 说说今天上课学了些什么。2. 布置家庭作业。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这节课后,学生们对什么是正比有了点认识,但在判断两个东西是否成正比时,他们常常犯错。一方面,有些学生不太清楚这两个东西是怎么相关的;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只关心这两个东西有没有“比例”,却忘了还要看这两个东西是否都在变化,以及它们的比例是否总是不变。教师点评和总结:XXX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