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单元分析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整体教学)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单元分析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一)单元核心素养分析
  本单元内容分为四部分: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最常见的长度单位“厘米”“米”,能利用工具测量长度,认识米与厘米的关系;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点;能利用长度单位的表象解决问题。本单元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其核心素养指向的是量感、推理意识和应用意识。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厘米和米,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限整厘米和整米),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2.过程与素养:在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发展学生的量感、推理意识以及应用意识。
3.情感与品格: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
(三)单元教学整体结构
单元板块 主要任务 教师主要问题链 学生主要活动 评价目标
板块一 《认识厘米》 例1、例2、例3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问题一: 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 活动一: 通过了解古人的测量活动,了解庹、拃、脚长等长度单位。同时用拃实际测量课桌的长度,明白测量单位不统一,结果自然不一致,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体会测量就是用“单位长度”量。 目标一: 积极参与测量活动,并能有理有据分析,能说出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因为学生和老师的一“拃”不一样长,所以为了便于交流,需要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
问题二: 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厘米? 活动二: 学生借助厘米尺,感知1厘米有多长,通过比画、比较等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1厘米长度的认识。 目标二: 能在厘米尺上指出1厘米有多长,并总结认识1厘米的方法。能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并找出像指甲宽度、纽扣宽度等生活中1厘米的物体长度,形成量感。
问题三: 怎样测量一张纸条的长度? 活动三: 学生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掌握从0刻度测量和非0刻度测量的方法,体会测量的本质就是确定一段长度里包含多少个长度单位。 目标三: 能掌握测量纸条长度的方法,并能总结两种测量方法的数据读取,提升学生的推理意识以及应用意识。
板块二 《认识米》 例4、例5 认识米 问题一: 1米有多长? 活动一: 通过观察米尺、比画、用身边熟悉的物体长度表达1米等活动,帮助学生深化对米的认识,逐步形成1米的实际表象。 目标一: 能借助米尺找到1米的长度,用多种方式比画1米的长度,并找到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米的实物。
问题二: 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 活动二: 通过让学生观察,在米尺上找到长度计量的基本单位米和厘米,推理米和厘米的关系。 目标二: 能借助米尺数出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说出1米=100厘米。
板块三 《认识线段》 例6、例7 认识线段、画线段 问题一: 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你能量出线段的长度吗? 活动一: 通过拉紧的一段线和生活中一些实物的边,让学生感知这些边都可以看作线段,让学生感受线段“直”的特点,测量线段的长度。 目标一: 学生能找到生活中可以看作线段的边,体会“线段”是通过数学抽象而来的数学概念,能准确测量线段的长度。(取整厘米数)
问题二: 怎样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活动二: 通过充分地观察用尺,在量线段画线段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总结方法。 目标二: 画出指定线段的长度。
板块四 《解决问题》 例8 估量物体的长度 问题: 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 活动: 通过单位的选择,巩固初步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对长度单位进行实际运用。 目标: 学生能运用自己熟知的一定长度作标准去比较或推测,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