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单元分析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整体教学)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单元分析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一)单元核心素养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法、积的近似数、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其核心素养指向数感、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推理意识和应用意识。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和验算。
(2)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取积的近似数。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2.过程与素养:
(1)在解决有关小数乘法的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意义,初步形成估算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和解释算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与品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应用意识。
(三)单元教学整体结构
单元板块 主要任务 教师主要问题链 学生主要活动 评价目标
板块一 小数乘整数 例1、例2 任务一 小数乘整数 问题一:通过观察图片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活动一:观察图片,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目标一:能从图中收集数学信息,分析信息之间的关系,提出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问题二:出示问题: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这一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活动二:分析题意,列出算式,找出与整数乘法的不同之处。 目标二: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不同之处,增强比较分析能力。
问题三:9.5×3的结果是多少呢?你准备怎样计算?可以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活动三:尝试独立计算。 目标三: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新知转化成旧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问题四: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活动四: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和过程。 目标四:能够用简练的语言清晰表述计算过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问题五:仔细观察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活动五:仔细观察,对比,找到三者的相同点。 目标五:理解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的关系,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问题六:出示题目:0.72×5,0.72不是钱数,又该怎样计算? 先独立思考,可以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把自己的想法写在学习任务单上,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活动六:独立思考后进行计算,在小组内交流算法,得出正确的结果。 目标六:借助前期积累的学习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并能与同伴进行交流,增强合作学习能力。
问题七:(小组汇报后)仔细观察两种方法,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活动七:仔细观察、对比,找到两者的相同点。 目标七:意识到转化的必要性,能够将新知识转化成已有的知识来解决。
问题八: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 活动八:回顾梳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总结计算方法。 目标八: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板块二 小数乘小数 例3、例4 任务二 小数乘小数 问题一:根据口算题目,请你说一说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你是怎样笔算的?需要注意什么? 活动一:独立进行计算,回顾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目标一:通过具体的题目,回顾相关知识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准备。
问题二:要求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应该先算什么?怎样列式?这个算式与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活动二: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找出其与小数乘整数的不同之处。 目标二:正确列出算式,发现小数乘小数与小数乘整数的不同之处,体会两者之间的关系。
问题三:先估计一下,2.4×0.8的积大约是多少? 活动三:估算出积的大致范围。 目标三:能根据数的特点进行估算,确定结果的大致范围,培养估算意识。
问题四:根据计算小数乘整数的经验,想一想,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可以怎样计算? 活动四:借助小数乘整数的学习经验,做出合理猜测。 目标四:将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迁移到小数乘小数中来,提高迁移学习能力。
问题五:仔细观察计算的方法,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活动五:观察对比,找出计算方法的相同之处。 目标五:梳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步骤,掌握计算方法。
问题六:下面我们重点来看竖式计算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怎样将因数变成整数的?又是怎样得到1.92的? 活动六:再次回顾梳理计算过程,理解算理。 目标六:深入理解算理,巩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问题七:观察算式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七:观察对比,发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目标七:能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问题八:怎样计算小数乘小数?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活动八:回顾小数乘小数的计算过程,总结计算方法。 目标八:梳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步骤,总结归纳计算方法,促进学生归纳能力的提升。
板块二 小数乘小数 例3、例4 任务三 稍复杂的小数乘小数 问题一:动态演示课件:小数点移动,由5.6×4变成0.56×0.04。比较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一:观察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目标一:能找出两者异同,提高比较能力,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问题二:猜测一下,0.56×0.04的积应该是几位小数?为什么? 活动二:借助之前的学习经验,做出合理猜测。 目标二:根据积累的学习经验进行推测,形成推理意识。
问题三: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怎样点小数点呢? 活动三:根据具体题目,理解并掌握确定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目标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问题四:0.56×0.05=,这个算式的积应该是几位小数?算一算,看一看你的想法对不对。 活动四:借助之前的学习经验,做出合理猜测,并通过计算进行验证。 目标四: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问题五:观察计算过程,想一想在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活动五:回顾计算过程,找出易错点。 目标五:利用具体题目,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问题六:仔细观察,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 活动六:观察比较,找出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关系。 目标六: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规律并分析出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板块三 小数倍的应 用与验算 例5 任务四 小数倍的应用与验算 问题一:通过读题,你认为哪条信息最重要?与上一题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一:读题,找出重点信息。与上一题比较,发现倍数是小数。 目标一:通过阅读与理解,找出重点信息,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小数倍数,培养审题能力。
问题二: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题中的倍数关系吗?自己在练习本上画一画。 活动二: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目标二:数形结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三:1.3倍是什么意思?结合图说一说。 活动三: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目标三:深入理解重点信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问题四:哪个结果是正确的呢?可以用什么方法验算呢? 活动四:用多种方法进行验算。 目标四:培养验算的习惯,培养严谨的思维品质。
板块四 积的近似数 例6 任务五 积的近似数 问题一:怎样用“四舍五入”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 活动一:回顾如何求小数的近似数。 目标一: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
问题二:36.495精确到十分位是36.50,末尾的“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活动二:理解末尾“0”的作用。 目标二:结合具体题目,巩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为新知学习作准备。
问题三:如果保留一位小数,如何求积的近似数呢? 活动三:借助学习经验,思考方法。 目标三:在回顾旧知的基础上实现学习迁移,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问题四:观察这三种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哪种方法是正确的呢? 活动四:对比、判断。 目标四:将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五:怎样求积的近似数呢?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活动五:讨论、交流。 目标五: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方法,培养合作学习和总结归纳能力。
板块五 整数运算律 推广到小数 例7 任务六 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 问题一:下面算式中隐藏着哪些整数运算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活动一:回顾整数乘法运算律的相关知识。 目标一: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新知学习作铺垫。
问题二:你认为现在每组算式的结果还相等吗? 活动二:借助已有学习经验,进行合理推测。 目标二:能够根据整数乘法运算律进行合理的推测,形成推理意识。
问题三:小数混合运算应该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呢? 活动三:回忆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思考小数混合运算顺序。 目标三: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
问题四:这说明了什么? 0.7×1.2=1.2×0.7 (0.8×0.5)×0.4= 0.8×(0.5×0.4) (2.4+3.6)×0.5= 2.4×0.5+3.6×0.5 活动四:推理得出结论,提出质疑。 目标四:能够根据算式,进行不完全归纳。
问题五:你是怎样使计算变得简便的?运用了什么乘法运算律? 活动五:汇报计算过程,分析运算律。 目标五:结合具体题目,体会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的简便性。
问题六:在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活动六:回顾完成的题目,找到共同之处。 目标六:能够借助具体题目,关注到数的特点,提升数感。
板块六 解决问题 例8、例9 任务七 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一:出示题目:西瓜每千克3.98元,李阿姨买了一个重4.8kg的西瓜,李阿姨带了20元钱够吗? 你能快速的做出判断吗? 活动一:分析题目,做出判断。 目标一:借助具体题目,复习估算解决问题,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问题二:妈妈买的东西可真不少,这么多的信息,怎样整理才能一目了然呢? 活动二:收集信息,分类整理。 目标二:培养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问题三:想一想,这些方法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 活动三:对比分析,找不同。 目标三:通过三种方法的分析比较,意识到估算的简便性和实用性,形成估算意识。
问题四:同样都是用估算解决问题,第1题和第2题所用的估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活动四:具体分析两种估算方法。 目标四:意识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任务八 分段计费问题 问题一:要想求李叔叔应付多少钱,首先要明白出租车的计价标准,你是怎样理解计价标准的? 活动一:用自己的方式分析理解计价标准。 目标一:能用多种表征整理、分析相关信息,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问题二:你发现计价标准有什么特点? 活动二:观察,发现不同理解方式的共同之处。 目标二:找到分割点,理解分段计费的含义。
问题三:(学生汇报后)你同意这两种方法吗?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活动三:提出自己的疑惑。 目标三: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疑惑,通过同学讲解,理解不同的方法。
问题四:你想怎样填写?有什么发现? 活动四: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目标四:经过分析,发现规律,形成自己的观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