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信息保护有措施 教学设计课题 信息保护有措施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三年级教材分析 《安全互联网》第三单元第11课《信息保护有措施》教材分析:本课旨在提升三年级学生网络素养,通过“真假信息辨别”与“个人信息保护”两大核心点,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信息甄别能力,理解官方渠道信息的重要性,警惕网络陷阱。同时,强调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虽未详述具体措施,但暗含了密码安全、隐私设置等关键概念,旨在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在享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学会规避风险,构建安全的网络生活环境。学习目标 1. 信息意识能够主动识别并区分不同来源信息的可信度,尤其是能够辨别信息发布渠道是否为官方或权威机构。意识到“天下掉馅饼”式的信息往往隐藏风险,不轻信未经证实的消息,具备初步的防骗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关注并学习如何筛选和验证信息,保护自己不受虚假信息的误导。2. 计算思维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信息内容、来源、发布时间等因素,综合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能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信息保护策略,如设置复杂密码、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等,展现出一定的算法思维和策略规划能力。遇到问题时,能够利用数字化工具(如搜索引擎、验证平台)进行信息验证和风险评估,体现计算思维中的问题解决流程。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够在网络环境中,主动寻找并学习关于信息保护的知识和技能,如使用安全软件、了解最新的网络安全法规等。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创新性地解决个人信息保护中的实际问题,如设计个性化的信息安全提示语、制作信息保护宣传海报等。积极参与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社群,与他人分享信息保护的经验和技巧,促进知识的共享与创新。4. 信息社会责任在网络交流中,尊重他人隐私,不随意传播或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展现出良好的网络道德风尚。积极参与打击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行动,通过举报、辟谣等方式,为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贡献力量。意识到自己在信息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愿意为提升公众的信息素养和信息保护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如参与公益宣传、教育他人等。重点 了解真假信息辨别难点 掌握个人信息保护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展示一段包含虚假广告(如“点击即得万元大奖”)和官方新闻发布(如政府公告)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两者的区别。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怎么判断这些信息是真的还是假的呢?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又有多重要呢?”引出主题: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主题——《信息保护有措施》,强调在信息时代,学会辨别真假信息和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 观看视频或图片,注意观察两种不同类型信息的特征。思考并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认真聆听教师总结,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通过情境创设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关注真假信息辨别和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讲授新课 环节一:真假信息辨别引入话题:首先,教师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个网络上的虚假信息案例,如“紧急通知:您的银行账户存在异常,请立即点击链接重置密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解释原理:接着,教师详细解释为什么需要辨别真假信息,强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错误或虚假的信息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如财产损失、个人隐私泄露等。讲解方法:官方渠道验证:教师强调,辨别真假信息的第一步是检查信息发布渠道是否官方。通过展示官方网站的标志、域名后缀(如.gov、.edu、.org)等特征,帮助学生识别官方信息来源。警惕诱惑:教师讲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引导学生理解高回报往往伴随着高风险,提醒他们不要轻易相信那些看似太过美好的信息。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真假信息案例,逐一剖析,让学生观察、分析并讨论这些信息的真伪,加深理解。环节二:个人信息保护强调重要性:首先,教师明确告知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指出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可能面临的种种风险,如身份盗用、诈骗等。介绍策略:不随意透露:教师详细讲解哪些个人信息是敏感的,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家庭住址等,并强调不应在网络上随意透露这些信息。强密码设置:教授学生如何设置复杂且难以破解的密码,包括使用大小写字母、数字、符号的组合,以及避免使用生日、电话号码等容易猜测的信息作为密码。社交媒体安全:提醒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信息时要谨慎,特别是不要公开个人位置、家庭照片等可能暴露隐私的内容。使用安全软件:介绍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的作用,鼓励学生安装并定期更新这些软件以保护个人电脑和手机的安全。展示工具: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一些常用的安全软件界面和使用方法,帮助学生直观了解这些工具的作用。互动问答:在介绍完每个策略后,教师设计相关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环节三:综合应用情境模拟:设计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题,如收到陌生人的电子邮件请求帮助验证账户、参与网络问卷调查需填写个人信息等,要求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正确应对这些情境。策略回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真假信息辨别和个人信息保护策略,鼓励他们将这些策略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总结强调: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再次强调信息辨别和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家人和朋友,共同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一)真假信息辨别认真听讲,记录辨别真假信息的关键点。积极参与案例分析,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二)个人信息保护聆听教师讲解,理解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学习并掌握个人信息保护的策略。参与互动讨论,分享经验并学习他人的做法。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真假信息辨别的技巧和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通过互动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自主学习能力。课堂练习 设计练习:提供几个包含真假信息的情境题和几个需要判断并采取措施保护个人信息的场景题。分组竞赛: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真假信息辨别和个人信息保护策略的竞赛。巡回指导: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目。在竞赛中积极表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遇到难题时主动向教师或同学请教。 通过课堂练习和分组竞赛,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通过教师的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课堂小结 总结回顾:带领学生回顾本课学习的要点,包括真假信息辨别的技巧和个人信息保护的策略。强调重点:再次强调在信息时代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信息保护的知识和案例,准备在下节课分享。 认真聆听教师的总结回顾,巩固所学知识。思考并记录教师强调的重点内容。接受作业任务,准备课后学习和分享。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课学习的知识点,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通过布置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范围,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板书 信息保护有措施真假信息辨别个人信息保护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