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第1课时【教学目标】1.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分析、归纳出移项法则,并能运用这一法则解方程.2.会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解方程是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3.体会学习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必要性,使学生在动手、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实用性.【重点难点】重点:移项法则和去括号法则.难点:利用移项和去括号正确地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某校的垃圾分类分为四类: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我校七年级7班数学建模兴趣小组,针对垃圾分类,做了以下调查,7班全班一天的厨余垃圾为8千克,厨余垃圾是其他垃圾的5倍少2千克,请问其他垃圾有多少千克 如果设其他垃圾有x千克,则得方程5x-2=8,你怎样求解 二、探究归纳(1)5x-2=8.解: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得5x-2+2=8+2.也就是5x=8+2.方程两边同除以5,得x=2.此题学生可能会用差+减数=被减数的方法(2)5x-2=8x.解:方程两边都加上2-8x,得5x-2+2-8x=8x+2-8x也就是5x-8x=2.化简,得-3x=2.方程两边同除以-3,得x=-.此题学生可能会用:被减数-差=减数;目的是把含有未知数的项放一边,已知数放一边.设问1:在变形过程中,比较画横线的方程与原方程,可以发现什么 设问2:上述变形过程中,方程中哪些项改变了原来的位置 怎样变的 设问3:第(1)小题为什么方程两边都要加上2呢 第(2)小题在解的过程中两边都加上2-8x的目的是什么 归纳:像这样把原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______后,从________一边移到________,这种变形叫作移项. 思考:移项的依据是什么 移项的目的是什么 (等式的基本性质:移项使含有未知数的项集中于方程的一边,常数项集中于方程的另一边)例题讲解例1 解方程:(1)2x+6=1.解:移项,得2x=1-6.化简,得2x=-5.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得x=-.(2)3x+3=2x+7.解:移项,得3x-2x=7-3.合并同类项,得x=4.例2 解方程x=-x+3.解:移项,得x+x=3.合并同类项,得x=3.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或同乘),得x=4.学生独立完成例2,学生互评(有哪些方法)例3解方程:-2(x-1)=4.解法一:去括号,得-2x+2=4.移项,得-2x=4-2.化简,得-2x=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得x=-1.解法二: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得x-1=-2.移项,得x=-2+1.即x=-1.此题通过学生讨论解决,观察两种解方程的方法,说出它们的区别,同伴间进行交流.三、交流反思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些思想方法 2.移项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还要学习移项法则呢 3.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每步变形的依据及需注意什么 四、检测反馈1.把下列方程进行移项变形(未知数的项集中于方程的左边,常数项集中于方程的右边).(1)4x-3=5移项,得________________. (2)5x-2=7x+8移项,得________________. (3)3x+20=4x-25移项,得________________. (4)1-x=3x+移项,得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变形符合移项法则的是 ( )A.由5+3x-2,得3x-2+5B.由-10x-5=-2x,得-10x-2x=5C.由7x+9=4x-1,得7x-4x=-1-9D.由5x+2=9,得5x=9+2五、布置作业教材习题5.2T1、T3六、板书设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引例 例1 例2、例3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步骤——移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归纳出移项的定义,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通过讲练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移项的法则.学生对移项的掌握比较牢固,但移项时要“变号”这个问题,个别学生掌握得不够扎实,不能灵活应用,需要加强练习.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利用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及移项法则解简单的方程.在归纳移项法则时,感悟解方程过程中变未知为已知的转化的重要数学思想,逐渐体会移项法则解方程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