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乘加、乘减》(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5《乘加、乘减》(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资源简介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备教材内容
1.在学生认识了乘法,知道了乘法各部分名称,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和2、3、4的乘法口诀,能运用乘法口诀快速进行计算的基础上,教材编排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题,这样的编排能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对前面所学习的乘法口诀进行理解、内化,加强熟练程度。
2.教材分三个层次呈现乘加、乘减内容。首先呈现了学生坐旋转木马的情境图,并把提出问题的机会留给了学生,为新知的学习提供了素材。然后根据数学问题和情境图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计算,教材呈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是乘加,另一种是乘减。最后由水果精灵的语言明确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教学中教师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做过多要求,让学生明确“在乘加、乘减算式中先算乘法”即可。
3.学生掌握了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能够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也能为今后依据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学习、记忆6~9的乘法口诀做好准备。
备教法学法
当我们完成了2、3、4、5乘法口诀的教学后,接下来我们就要教学乘加、乘减的内容了。同属于计算类课程,对学生来说缺乏趣味性,比较枯燥,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可以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能够在快乐中完成学习,感受数学就在身边。采用直观教学法能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学习。小朋友们在儿童乐园坐木马的情境图是学生列算式的依据,也为理解计算顺序提供了支撑,因此必须清楚地把握情境图的特征。在观察理解情境图的基础上,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让学生用摆学具的方式对情境进行理解,直观感受各数据的特点,为后面的探究积累感性经验。
2.合作学习法:当学生具有了直观感受后,立即让学生在小组中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信任他们,让他们在相互操作中发现问题,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发散学生思维。除了教材上给出的两种算式之外,学生还有可能列出3+3+3+2或其他算式,只要列式合理都要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当然要组织学生重点研究乘加和乘减这两种算式,让学生结合磁铁块说明算式的意义,最后明确乘加、乘减都是先算乘法。让学生明确学习了乘加、乘减算式,就能用已知的乘法口诀解决更多的乘法问题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
算顺序。
2.通过乘法意义沟通算式之间的联系,掌握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备已学知识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乘法的意义,1~5的乘法口诀。
1的乘法 口诀 2的乘法 口诀 3的乘法 口诀 4的乘法 口诀 5的乘法 口诀
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备知识讲解
知识点 乘加、乘减算式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掌握)
问题导入 一共坐了多少人?(教材58页例5)
过程讲解 
1.理解图意和题意
图中有4组旋转木马,其中3组旋转木马上有3人,第4组旋转木马上只有2人。求一共坐了多少人,就是求这4组旋转木马上的总人数。
2.探究解题方法
用○表示每组旋转木马上的人数,画示意图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3.明确乘加、乘减算式的含义
3×3+2,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3×4-1,算式中有乘法和减法,像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加、乘减算式。
4.明确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
计算时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或减法,计算过程如下:
[重点提示:乘减算式可以列成3×4-1,也可以列成4×3-1。]
5.解决问题
方法一:3+3+3+2=11(人)
方法二:3×3+2=11(人)
方法三:3×4-1=11(人)
口答:一共坐了11人。
归纳总结
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或减法。
备易错易混
误区一 看图列式计算。
     
错解分析 此题错在乘减算式列错了。
错解改正
 
温馨提示
列乘减算式时,相同加数的个数比乘加算式中相同加数的个数多1。
误区二 2+3×5=25
错解分析 此题错在运算顺序错误,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错解改正 2+3×5=17
温馨提示
在乘加或乘减算式里,不管乘号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备综合能力
能力点一 运用图示法解决乘加问题
例1 王老师带领4名学生去搬花盆,王老师一次搬4盆,学生一次搬2盆,师生一次一共可以搬多少盆?
分析 王老师一次搬1个4盆,4名学生一次共搬4个2盆。如图:
解答 2×4+4=12(盆)
口答:师生一次一共可以搬12盆。
提示
解决问题时,可以结合生活经验理解题中信息。
能力点二 运用观察法解决乘加问题
例2 一共有多少条鱼?
 
分析 要求一共有多少条鱼,用两个不同的乘加算式来表示,就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口答:一共有19条鱼。
总结
解决问题时,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
备教学资源
九九表的特点
1.九九表一般只用1到9这9个数字。
2.九九表包含乘法的可交换性,因此只需要“八九七十二”,不需要“九八七十二”,9乘9有81项积,九九表只需要1+2+3+4+5+6+7+8+9=45(项)的积。明代珠算也采用81项积的九九表。45项积的九九表称为小九九,81项积的九九表称为大九九。
3.玛雅乘法表需190项,巴比伦乘法表需1770项,埃及、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乘法表需无穷多项;九九表只需45项或81项。
4.朗读时要有节奏,便于记忆全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