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科版(2022)五上信息科技 第11课 分支结构的程序实现 教案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赣科版(2022)五上信息科技 第11课 分支结构的程序实现 教案2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支结构的程序实现
课题 分支结构的程序实现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分支结构的程序实现》是赣科版信息科技五年级第三单元的关键环节,旨在通过Scratch图形化编程软件,使学生深入理解变量概念及其运用,并实践分支结构在互动程序中的实现。教材通过构建互动式知识问答程序的任务,将抽象编程概念具体化,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提升了其编程实践技能,为后续更复杂算法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变量在信息处理中的重要性,理解变量作为数据存储和传递的媒介,在程序设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设计互动式知识问答程序,学生能够意识到程序能够根据用户输入动态调整输出,增强对信息交互过程的理解和敏感度。计算思维: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处理条件判断和分支逻辑时,能够逻辑清晰地设计程序流程。通过Scratch图形化编程软件,学生能够将抽象的计算概念(如变量、条件判断)转化为具体的编程实践,锻炼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利用数字化工具(如Scratch)进行编程实践,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变量创建和分支结构实现的方法,提升数字化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在设计互动式知识问答程序时,尝试不同的交互方式和问题设置,创造独特的用户体验。信息社会责任: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开发和使用信息技术时,应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确保程序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强调在设计互动式知识问答程序时,应考虑用户隐私和数据保护,避免收集和使用敏感信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编程实践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分享成果。同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促进知识交流和技能提升。
重点 掌握变量的概念并能够在图形化编程软件中创建和运用变量
难点 能运用图形化编程软件实现互动式的知识问答程序的任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选择题游戏(如“猜动物”游戏),引导学生思考游戏背后的逻辑——如何根据用户的选择给出不同的反馈。提出问题:“在这个游戏中,计算机是如何知道我们的答案是否正确,并给出相应回复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让计算机能够做出选择的结构——分支结构。”引入概念:简要介绍分支结构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在编程中的重要作用。 观看并思考教师展示的游戏,尝试理解游戏背后的逻辑。聆听教师的问题,激发对分支结构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通过游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学习分支结构奠定情感基础。
讲授新课 环节一:引入变量概念教师活动:故事引入:以一个简单的故事开始,比如“小猫存钱罐”的故事,小猫每天收集硬币并放入存钱罐中,这里的“存钱罐”就可以类比为变量,用于存储小猫收集到的硬币数量。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变量是存储数据的地方,可以随着程序的运行而改变。定义讲解:正式给出变量的定义,强调变量在编程中的重要性,它是程序处理数据和进行逻辑判断的基础。Scratch演示:打开Scratch软件,现场演示如何在Scratch中创建一个新变量,并展示如何给变量赋值和修改其值。环节二:深入分支结构教师活动:复习旧知:简要回顾上节课关于分支结构的基础知识,如if-else语句的基本结构。实例分析:展示一个包含分支结构的Scratch程序实例,如“根据分数判断等级”的程序。通过逐步分析程序中的条件判断、变量使用以及不同分支下的执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分支结构在程序中的实际应用。重点讲解:强调在编写问答交互脚本时,如何根据用户的输入(通过变量接收)来设置条件,并根据条件的不同选择执行不同的代码块(即分支结构)。环节三:编写问答交互脚本教师活动:步骤分解:将编写问答交互脚本的过程分解为几个具体步骤,如设置问题、接收用户输入、判断答案正确性、给出反馈等,并逐一进行讲解。示范操作:在Scratch中现场示范如何编写一个简单的问答交互脚本,如“请问2+3等于多少?”的程序。展示如何使用“说...”积木块提出问题,使用“询问...”积木块接收用户输入,并通过变量和分支结构来判断答案的正确性,最后给出相应的反馈。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编写脚本时需要注意的细节,如变量命名规范、条件判断的准确性、反馈信息的友好性等。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更多有趣的问题和反馈方式。 认真听讲,记录变量的概念、创建方法及在Scratch中的操作步骤。观察教师演示的分支结构实现过程,理解其逻辑和代码结构。跟随教师分析任务,明确程序设计的目标和方向。 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变量的基本知识和分支结构的实现方法,为接下来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课堂练习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Scratch中创建一个简单的互动式知识问答程序,包括舞台与角色的创建、提示脚本的编写以及问答交互脚本的编写。巡回指导: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错误操作,鼓励学生相互帮助。 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分组或独立在Scratch中开始编程实践。尝试创建舞台与角色,编写提示脚本和问答交互脚本。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主动思考、查阅资料或向教师及同学求助。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相互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变量的概念、分支结构的实现方法以及互动式知识问答程序的编写步骤。成果展示:邀请几位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分享编程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评价反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正面评价,指出亮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积极参与成果展示,分享自己的作品和编程经验。认真聆听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思考如何改进。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通过成果展示和评价反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板书 分支结构的程序实现变量的概念创建和运用变量知识问答程序的任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