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循环结构课题 循环结构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教材分析 本课《循环结构》是五年级信息科技课程中的重要一环,旨在通过Scratch图形化编程软件,使学生深入理解循环结构的含义与特点。教材通过对比当循环和直到循环这两种基本循环结构,帮助学生清晰区分其应用场景。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寻找并表达具有循环结构的例子,结合流程图工具,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为后续更复杂的算法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循环结构在信息处理中的重要作用,理解通过循环可以高效地重复执行一系列操作,以处理大量数据或实现复杂功能。增强对信息处理和自动化流程的意识,理解循环结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计算思维: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思维分析和解决具有重复性和规律性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当循环和直到循环两种循环结构的差异,学会根据具体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循环结构。通过Scratch编程实践,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利用Scratch等图形化编程软件进行数字化学习,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循环结构的应用。在编程过程中,学生将不断尝试、调试和优化代码,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验精神。同时,学生将学会利用流程图等工具规划程序结构,提升数字化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信息社会责任: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编程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确保程序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在设计和实现具有循环结构的程序时,学生将考虑程序的性能、稳定性和用户体验,避免产生无限循环等可能导致资源耗尽或系统崩溃的问题。此外,学生还将学会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劳动成果,不抄袭、不剽窃他人的程序代码和创意。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逐渐树立起信息社会责任意识,为成为负责任的数字公民打下基础。重点 掌握循环结构的含义与特点,理解当循环和直到循环这两种循环结构的区别难点 能说出生活中具有循环结构的例子并用流程图表示出来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展示一段简单的动画视频,如“雨滴重复落在水面上激起涟漪”或“时钟指针不断转动”的片段,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的共同点——重复性。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似这样重复发生的现象呢?”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引入主题:“在编程世界里,这种重复执行的任务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结构来实现,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循环结构。” 观看视频,集中注意力观察并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生活中重复发生的现象。聆听教师介绍,对循环结构产生初步兴趣。 通过直观的视频和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编程概念的影子,增强学习的亲切感和实用性。讲授新课 环节一:引入循环结构的概念教师活动:故事导入: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如“小蚂蚁搬运食物”的故事,描述小蚂蚁如何一次次往返于食物与蚁巢之间,直到所有食物都被搬回。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过程中重复执行的动作,即“循环”。概念阐述:正式介绍循环结构的定义,强调它是编程中用于重复执行一段代码直到满足特定条件的结构。板书展示:在黑板上绘制一个简单的循环结构示意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循环的基本框架。环节二:深入讲解当循环与直到循环教师活动:当循环讲解:详细解释当循环(也称为“条件循环”)的工作原理,即当某个条件为真时,执行循环体内的代码块,每次循环结束后重新检查条件。通过Scratch中的“当...重复...”积木块进行演示。直到循环对比:紧接着介绍直到循环(也称为“直到...循环”),强调它与当循环的区别在于,它是当某个条件为假时执行循环体内的代码块,直到条件变为真时停止循环。使用Scratch中的“重复直到...”积木块进行对比演示。案例分析:分别给出两个简单的Scratch项目案例,一个使用当循环,另一个使用直到循环,展示它们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场景和效果差异。环节三:联系生活实例与流程图绘制教师活动:生活实例列举:引导学生思考并列举生活中具有循环结构的例子,如交通信号灯的变化、电子钟的计时、四季的更替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循环过程。流程图绘制指导:介绍流程图的基本符号和绘制方法,然后选取一两个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一起绘制出对应的流程图。在绘制过程中,强调循环结构的表示方法(如使用循环箭头或特定符号表示循环开始和结束)。Scratch实现提示:最后,简要提示学生如何将这些生活实例中的循环结构用Scratch编程实现,为后续的课堂练习或作业做铺垫。 认真听讲,记录循环结构的定义和两种循环结构的特点。跟随教师的思路,对比理解当循环和直到循环的不同之处。观看Scratch演示,理解循环结构在编程中的实际应用。 通过清晰的定义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循环结构的概念和分类。借助Scratch的直观演示,将抽象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堂练习 任务布置:要求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循环结构例子(如“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等),用Scratch实现其简化版的模拟,并绘制出相应的流程图。巡回指导: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循环结构实现同一任务。 分组讨论,确定要模拟的循环结构例子。使用Scratch进行编程实践,尝试实现所选例子的简化版模拟。绘制流程图,清晰表达程序逻辑。小组内交流分享,相互学习。 通过实践操作,巩固学生对循环结构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课堂小结 总结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循环结构的定义、特点、两种循环结构的区别以及Scratch中的实现方法。成果展示:邀请几组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和流程图,进行点评和鼓励。拓展延伸:简要介绍循环结构在更复杂编程任务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后续学习的期待。 积极参与总结回顾,巩固所学知识。展示小组作品,分享学习心得。聆听教师点评,思考如何进一步改进自己的作品。 通过总结回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成果展示,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拓展延伸,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伏笔,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板书 循环结构循环结构的含义与特点当循环和直到循环区别循环结构用流程图表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