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科版(2022)五上信息科技 第12课 循环结构 教案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赣科版(2022)五上信息科技 第12课 循环结构 教案3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循环结构
课题 循环结构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循环结构》作为算法控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Scratch图形化编程软件,使学生深刻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材通过对比当循环(while循环)与直到循环(until循环)的区别,帮助学生构建循环逻辑的清晰认知。同时,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寻找并描述具有循环结构的例子,并尝试用流程图表达,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提升编程技能。
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循环结构在信息处理和自动化任务中的重要性,理解循环是处理重复性或序列性数据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析生活中循环结构的实例,学生能够敏锐地察觉到信息世界中循环现象的存在,增强对信息组织和处理方式的敏感度。计算思维: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思维中的抽象、分解、算法等核心概念,理解和设计循环结构,解决需要重复执行任务的编程问题。学生能够区分并理解当循环和直到循环的差异,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循环结构,构建高效的算法解决方案。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通过Scratch图形化编程软件,学生将掌握循环结构的编程实现方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提升数字化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创新应用循环结构,设计具有创意和实用价值的程序项目,如动画制作、游戏开发等,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信息社会责任:在学习和应用循环结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编写的程序不会对用户或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意识,教育学生在使用数字化工具进行编程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劳动成果。同时,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社会贡献正能量,如开发有益于社会的应用程序或参与公益项目等。
重点 掌握循环结构的含义与特点,理解当循环和直到循环这两种循环结构的区别
难点 能说出生活中具有循环结构的例子并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动画,展示自然界中或日常生活中具有循环特性的现象,如日升日落、四季更替、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线等。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共同的特点?这些现象是如何不断重复进行的?”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引出主题:“这些不断重复进行的过程,在计算机编程中被称为‘循环结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强大的编程工具——循环结构。” 观看视频或动画,集中注意力观察并思考。参与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循环现象。倾听教师讲解,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 通过直观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关注到生活中的循环现象,为接下来学习循环结构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 环节一:引入循环结构的概念教师活动: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或谜语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有一个勤劳的小蚂蚁,它每天都要重复做几件事情:找食物、搬回家、再出去找。猜猜看,小蚂蚁的这种行为在计算机编程中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随后,教师直接引入循环结构的概念,解释它是如何在编程中帮助程序重复执行某段代码,直到满足特定条件为止。展示一个简单的Scratch示例,比如一个角色(如小猫)在舞台上不断跳跃,通过解释这是如何通过循环结构实现的,让学生初步感受循环的力量。环节二:深入讲解当循环与直到循环教师活动:首先,详细解释当循环(也称为“while循环”或“条件循环”)的含义,即只要条件为真,就重复执行代码块。通过具体的Scratch脚本示例,展示如何设置条件并观察循环的执行过程。接着,对比介绍直到循环(也称为“until循环”),强调它与当循环的主要区别在于:直到循环是在条件为假时才停止执行代码块。同样,通过Scratch脚本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看到两者的区别。为了加深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或挑战,要求学生使用Scratch尝试编写一个包含当循环和直到循环的简单程序,比如控制角色在舞台上移动,当碰到边缘时改变方向(使用当循环),或者直到按下某个键才停止移动(使用直到循环)。环节三:联系生活实例与流程图表示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生活中具有循环结构的例子,如交通信号灯的变化、电子表的秒表功能、自然界的水循环等。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随后,介绍流程图作为表示算法步骤的工具,并演示如何绘制一个包含循环结构的流程图。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或白板上手绘一个简单流程图,比如描述一个闹钟定时响铃的过程(包括循环检查当前时间是否等于设定时间)。最后,要求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循环结构例子,用流程图表示出来,并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分享和讨论。通过这个过程,加深学生对循环结构及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理解。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理解循环结构的定义和作用。对比学习当循环和直到循环的区别,尝试用自己的话总结两者的不同。观察Scratch项目示例,思考循环结构在这些项目中的应用方式。 通过清晰的讲解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循环结构的含义、特点和分类,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课堂练习 任务布置:要求学生分组,使用Scratch软件设计一个小项目,其中必须包含至少一种循环结构(当循环或直到循环)。项目主题可以是绘制重复图案、计算数列和等。巡回指导: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循环结构。 分组讨论项目设计思路,确定使用哪种循环结构以及如何实现。使用Scratch软件进行编程实践,尝试将循环结构应用于项目中。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或同学求助,不断优化和完善项目。 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循环结构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堂小结 总结回顾: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循环结构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展示成果:邀请几组学生展示他们的Scratch项目,分享在项目中如何使用循环结构以及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点评反馈:对学生的项目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认真倾听教师的总结回顾,巩固所学知识。观看并听取其他小组的项目展示,学习他人的优点和创意。虚心接受教师的点评和建议,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项目。 通过课堂小结和成果展示,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提供方向和动力。
板书 循环结构循环结构的含义与特点当循环和直到循环区别循环结构用流程图表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