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循环结构课题 循环结构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教材分析 本课《循环结构》是赣科版2022信息科技五年级第三单元的关键内容,旨在通过Scratch图形化编程软件,使学生深入理解循环结构的含义与特点,特别是当循环(while循环)和直到循环(until循环)的区别。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识别并描述具有循环结构的场景,同时学会用流程图直观表达循环逻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编程素养。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循环结构在信息处理和程序设计中的重要性,理解循环如何高效地处理重复性的任务,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循环结构实例,学生将增强对信息组织和处理方式的敏感度,意识到循环在自动化处理数据、减少人工干预方面的价值。计算思维: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面对需要重复执行相似任务的问题时,能够设计出合适的循环结构来解决问题。学生将学会区分并应用当循环和直到循环这两种循环结构,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适用场景,从而在编程实践中更加灵活地运用循环结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利用Scratch等图形化编程软件进行数字化学习,通过动手实践来深入理解循环结构的原理和应用。在设计实现具有循环结构的程序过程中,学生将不断尝试新的编程思路和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还将学会利用流程图等工具来规划和优化程序结构,提升数字化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信息社会责任: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编程和使用循环结构时,应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确保程序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学生将学会评估循环结构对系统资源和性能的影响,理解并采取措施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潜在的安全风险。此外,学生还将培养对编程成果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不抄袭、不恶意篡改他人的程序代码和逻辑结构。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逐渐树立起信息社会责任意识,为成为负责任的数字公民打下基础。重点 掌握循环结构的含义与特点,理解当循环和直到循环这两种循环结构的区别难点 能说出生活中具有循环结构的例子并用流程图表示出来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展示一段简短的动画或视频,如一个机器人在车间里重复执行同一组动作(如搬运、放置),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动作的共同特点。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注意到视频中的机器人做了哪些重复的动作吗?这种重复执行任务的方式,在计算机编程中是如何实现的呢?”引入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非常重要的编程结构——循环结构,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需要重复执行的任务。” 观看视频,集中注意力观察机器人的动作。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重复现象。 通过直观的动画或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引出循环结构的概念,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讲授新课 环节一:引入循环结构的概念教师活动: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或动画,如“小蚂蚁搬运食物”的情境,描述小蚂蚁不断往返于食物源和蚁巢之间,直到所有食物都被搬回。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过程中的重复性和条件性。提问:“小蚂蚁的行为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会不断重复这个动作?”引导学生回答出“循环”的概念。随后,正式引入计算机编程中的循环结构,解释其定义和作用,即让程序能够自动重复执行某段代码,直到满足特定条件为止。环节二:深入讲解循环结构的类型与区别教师活动:当循环(也称为条件循环):展示一个Scratch示例,如“当角色碰到边缘时,反向移动”。解释这个例子中,循环的条件是角色触碰到舞台边缘,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反向移动的动作,并持续检查条件是否仍然满足。强调“当...时”这种循环会一直执行,直到条件不再满足。直到循环:接着,展示另一个Scratch示例,如“重复直到角色碰到目标”。说明这个例子中,循环会不断执行,直到角色触碰到目标为止。解释“重复直到...”这种循环的结束条件是明确的,一旦条件满足,循环即停止。对比两种循环结构:通过表格或图示,对比当循环和直到循环的主要区别,包括启动条件、执行过程和结束条件等。环节三:联系生活实例与流程图绘制教师活动:生活实例分享:鼓励学生思考并分享生活中具有循环结构的例子,如交通信号灯的变化、闹钟的定时响铃、季节的更替等。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额外的例子,如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线、太阳的东升西落等,以丰富课堂内容。流程图绘制指导:介绍流程图的基本符号和绘制方法,如开始/结束符号、处理步骤、判断/分支、循环等。然后,以刚才分享的一个生活实例为例,引导学生一起绘制其对应的流程图,特别强调循环结构的表示方法。实践练习:最后,给学生布置一个小任务,要求他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生活实例,绘制出包含循环结构的流程图。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尝试使用不同的符号和布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理解循环结构的含义与特点。观察教师演示的Scratch程序,思考并尝试理解程序中的循环逻辑。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加深对两种循环结构的理解。 通过理论讲解与示例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循环结构的含义与特点,以及当循环和直到循环的区别。互动讨论环节旨在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加深学习印象。课堂练习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分组,利用Scratch软件设计一个包含循环结构的简单程序,可以是绘制特定图案、计算特定数列和等。鼓励学生尝试使用当循环和直到循环两种结构。巡回指导: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分组讨论,确定程序的设计方案。动手实践,使用Scratch软件编写程序,实现预定的功能。相互协作,共同解决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课堂练习,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编程中,巩固学生对循环结构的理解。分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巡回指导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课堂小结 总结回顾: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循环结构的含义与特点、当循环和直到循环的区别以及生活中的循环结构例子。成果展示:邀请几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分享编程思路和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继续探索Scratch中的循环结构,尝试设计更复杂的程序,并准备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 积极参与总结回顾,巩固所学知识。认真聆听其他同学的作品展示,学习他人的优点。接收作业布置,明确课后学习任务。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加深记忆。成果展示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促进学习动力。作业布置则是对课堂学习的延伸,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实践。板书 循环结构循环结构的含义与特点当循环和直到循环区别循环结构用流程图表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