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循环结构课题 循环结构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教材分析 《循环结构》一课作为五年级信息科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Scratch图形化编程软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循环结构的含义与特点。本课不仅强调对当循环和直到循环这两种基本循环结构的区别认知,还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例相结合,通过寻找并描述生活中的循环结构例子,加深理解。同时,利用流程图表达循环逻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后续更复杂的编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循环结构在信息处理和编程中的重要性,理解循环是处理重复任务、提高程序效率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析生活中具有循环结构的实例,学生能够敏锐地识别出信息处理的循环模式,并理解其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应用价值。计算思维: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面对需要重复执行的任务时,能够设计并实现有效的循环结构。学生将学会区分当循环和直到循环的适用场景,理解它们各自的逻辑特点和执行流程,从而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循环结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利用Scratch等图形化编程软件进行数字化学习,通过实践探索循环结构在编程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学生将学会使用流程图等工具表达循环结构的逻辑,培养将复杂问题抽象化、模型化的能力,为后续的编程学习和创新活动奠定基础。信息社会责任: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编程过程中合理使用循环结构的重要性,避免无限循环等可能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系统崩溃问题。强调编程伦理和道德责任,教育学生在开发软件和应用时考虑其社会影响,确保程序的安全性和合法性,维护良好的信息社会秩序。重点 掌握循环结构的含义与特点,理解当循环和直到循环这两种循环结构的区别难点 能说出生活中具有循环结构的例子并用流程图表示出来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展示一段Scratch动画,其中角色(如小猫)不断重复跳跃动作,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小猫为什么能不停地跳跃?这种重复的动作在编程中是如何实现的?”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重复进行的?这些重复的模式与编程中的什么概念相似?” 观察动画,思考并讨论小猫跳跃的重复模式。列举生活中重复进行的例子,如时钟的指针转动、呼吸过程、交通信号灯的变化等。 通过直观的动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然过渡到循环结构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联想能力,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编程概念相联系。讲授新课 环节一:引入循环结构的概念展示实例:首先,通过大屏幕展示一段Scratch动画,该动画演示了一个小球在屏幕上反复弹跳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小球运动的重复性,即每次到达边界后都会反向弹跳。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注意到小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吗?它为什么会不停地重复这样的动作?”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循环的概念。定义循环结构: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正式介绍循环结构的定义,解释它是如何在编程中用来重复执行代码块的,以及这对于解决需要重复任务的重要性。环节二:详细讲解当循环与直到循环当循环(While循环):举例说明:通过Scratch中的实例,展示一个简单的当循环应用,比如“当角色碰到边缘时,就反向移动”。讲解原理:解释当循环的工作原理,即只要满足某个条件,循环体内的代码就会一直执行,直到条件不再满足为止。注意事项:提醒学生注意当循环中条件表达式的设置,避免造成无限循环。直到循环(Until循环):对比讲解:与当循环进行对比,说明直到循环是在条件不满足时执行循环体,直到条件变为真才停止。实例演示:通过Scratch中的另一个实例,展示直到循环的应用,比如“重复移动直到碰到某个障碍物”。强调差异:强调当循环和直到循环在条件判断上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如何影响循环的执行流程和结果。环节三:生活中的循环结构实例与流程图表示生活实例:列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循环结构实例,如交通信号灯的变化、四季更替、人体呼吸过程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中的循环特点和规律。流程图绘制:示范教学:选取一个生活实例(如交通信号灯),教师在黑板上或利用软件工具绘制其对应的流程图,展示如何将循环结构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讲解步骤:详细讲解绘制流程图的步骤和要点,包括如何表示开始和结束、循环结构(用矩形框表示循环体,箭头表示流向,循环条件用菱形框表示等)。学生尝试:鼓励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尝试绘制其流程图,并在小组内分享交流。通过以上环节,教师旨在全面而深入地讲解循环结构的含义、特点以及当循环和直到循环的区别,同时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认真听讲,记录循环结构的定义和特点。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并区分当循环与直到循环。观察流程图,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循环结构的执行流程。 使学生掌握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为后续编程实践打下基础。通过对比学习,加深学生对循环结构多样性的理解。流程图的使用帮助学生将抽象概念具体化,提高学习效率。课堂练习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使用Scratch编写一个程序,实现“小猫跳跃10次”的功能,要求使用循环结构。巡回指导:在学生编程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循环结构。 根据任务要求,在Scratch中创建项目,编写循环结构的脚本。调试程序,确保小猫能够正确跳跃10次。遇到问题时,主动向教师或同学求助。 通过实践操作,巩固学生对循环结构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小结 总结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循环结构的含义、特点、当循环与直到循环的区别以及生活中的循环结构例子。展示成果:邀请几位学生展示自己的编程作品,并简要介绍其中的循环结构应用。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寻找更多生活中的循环结构例子,并尝试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积极参与总结回顾,巩固所学知识。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学习心得。接受作业任务,准备课外拓展学习。 通过总结回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加深记忆。展示成果环节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促进学习动力。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板书 循环结构循环结构的含义与特点当循环和直到循环区别循环结构用流程图表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